壯歲塵埃祿事牽,老歸重到舊林泉,養老正面臨非常現實的供需矛盾。
杭州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通過市人大代表票決,市政府2020年度十件民生實事中,第八件就與養老相關。建設鎮街級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家,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000張,開展1070戶經濟困難、高齡、失能失智、獨居老齡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截至2018年底,杭州60歲及以上戶籍老齡人口174.44萬人,占總人口的22.53%,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疊加趨勢明顯。如此龐大的老齡人群,如此艱巨的養老重任,放在哪個城市,都是民生大事。與此同時,現存養老服務架構中的居家養老體系不夠健全、醫養結合不夠到位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正因如此,最近幾年養老成為民生領域最熱的關鍵詞之一。
費孝通先生曾經論及,中國的養老可歸為反饋模式,即親代撫養子代、子代贍養親代,也就是傳統觀念里的養兒防老。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自古以來的家庭養老傳統,面臨現實壓力。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關于養老的變革,不僅誰來養老、在哪里養老、如何養老面臨關鍵轉變,怎樣看待年老、以什么理念指導老齡事業、如何滿足老齡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樣值得深入思考。
實現老有所養并不局限于家庭贍養,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是值得探索的思路,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養老方式。要做好社區居家養老首選必須有完善的社區服務的支持,包括送餐服務、家政服務、綜合性的日間照料等。這次民生實事提到的建設鎮街級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機構床位和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都是為了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政府主導,更重各方參與,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比如,引導支持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運用互聯網+對傳統業態養老服務進行改造升級。事實上,身處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的養老視野完全可以更開闊,例如,濱江區向社會招募年輕人入住養老院,這一創新模式,新在變換了思考角度,既提供了精細化的養老服務,也合理滿足了雙方需求。
當養老創新模式迭出的時候,需要及時跟進規范和指導。好消息是,《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已獲得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完善醫療機構與居家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支持居家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家庭病床與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有序互轉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專業化支撐。值得關注的是《條例》也指出,探索建立子女護理照料假制度,在老齡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鼓勵用人單位支持其子女進行護理照料。這也體現了法律的溫情。
可以肯定地說,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不可輕慢。如今,未富先老,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一起抵達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交叉路口,家與國都需要共同努力,在養老問題上早做準備、多方施策,為養老事業付出的所有努力,將令每個人、每個家庭受益,照見每個人的明天。
本文標題: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987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