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爸媽!以房養老、低價旅游、情感陪伴……這些詐騙專盯老年人
時間:2022-10-01 14:05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近年來,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閉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認知較弱等特點,炒作概念,虛假宣傳,設置陷阱,騙取老年人錢財,老年消費侵權問題日益突顯。
資料圖:一家保健器材營銷店內擠滿了聽課的老人。
常見詐騙套路有這些
以房養老套路貸
近年來,不少騙子瞄準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養老項目。騙子們忽悠老人抵押房產貸款,將貸到的錢用于購買高收益的理財項目。前期老人還能獲得收益,而后騙子卷錢跑路,房子也被強制過戶,老人錢房兩空。
最高人民法院在2月發布的《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中指出,此類套路貸難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騙子利用老年人性格特點及尋求投、融資渠道的迫切心理,披上迷惑外套變裝成以房養老理財項目,誘騙老人。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理財項目也打著高息、高回報的名義,吸引老人投資理財,最后老人們卻只落得血本無歸。
低價旅游是陷阱
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對于外出游玩的熱情不斷高漲,各大熱門旅游景點經常能看到老年旅行團的身影。但也有不少黑心旅行社為老年旅游人悄悄設套。
近些年來,部分旅社以如800元云南五天四夜游等低價游、免費游的噱頭吸引老年人參團旅游。隨后在旅游過程中安排各種購物環節,將商品以高于市場價多倍的價格賣給老人們。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旅社降低住宿、飲食標準,或將各種需要付費的景點排除在低價團費之外。
另有媒體報道,青島曾有某旅游公司聲稱賠本促銷,交納1000元會費成為會員,即可領取一雙價值數百元的旅游鞋,還能免費參加三亞或西雙版納旅游一次。二百名余老人繳費20余萬后,等到的不是免費旅游,而是公司人去樓空。
愛情的背后是金錢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不少老年人也成為低頭族。去年有機構發布《銀發人群洞察報告》,截至2020年5月,中國50歲以上的銀發人群移動設備活躍用戶規模超過1億,短視頻成為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
而短視頻里的主播們,也成為老人們迷戀的對象屏幕中的他們對老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讓老人相信,自己在短視頻平臺遇到了愛情。
前有60歲女粉絲稱和靳東談戀愛,后有80多歲奶奶瞞著家人從上海飛到北京,只為和靳東見上一面。而她們口中的靳東實際上借著靳東的名頭招搖撞騙的營銷號。
即使假靳東賬號被封,仍有不少老人沉浸在虛假的愛情之中,為弟弟刷禮物、買商品,支持弟弟事業,甚至有部分老人被引流至外部平臺打錢。
還有不少不法分子瞄準孤寡、獨居老人,與老人套近乎、拉家常,獲取老人信任,最終騙取老人的錢財。
此外,電信詐騙、包治百病的神醫神藥保健品等等也是中老年人經常遇到的騙局。
資料圖:江蘇常州,一起針對老年群體詐騙案件庭審現場。法院供圖
多方出力揭騙局
為了幫助老年人識別騙局,除各地公安積極開展反詐宣傳外,各方力量也紛紛出手。
老年軍團加入反詐大軍
日前,有媒體報道,80歲的趙銀光曾陷入金融詐騙,被騙上百萬。為讓周圍朋友不再受騙,她帶領150余位老人在濟南義務組成反詐團,4年半的時間阻止200余人受騙,累計為受害人保住近千萬。
而在河南鄭州,73歲的張四茹帶著近兩百名中老年人表演反詐話劇,向老人們宣傳防詐騙知識。張四茹說,老年人最怕孤單,演節目更重要的是相互陪伴,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正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反詐大軍,成為反詐的新力量。
最高法:加大對以房養老騙局的打擊力度
今年2月,最高法首次發布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最高法民一庭主審法官王丹表示,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借用以房養老的名義,欺騙老年人,以達到非法侵占老年人房產的目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中注重甄別,對不法行為加大打擊力度,通過依法確認合同無效等方式較好地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老年人既老有所養,享受國家政策紅利,也避免陷入套路貸陷阱,實現老年人住有所居。
資料圖:老人互助孝老食堂用餐。
中消協:子女多一些陪伴,讓老人消費更放心
13日,為幫助老年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中消協發布重陽節消費提示:購藥要選正規渠道,保健食品認準藍帽;警惕低價旅游陷阱,小心投資理財圈套;遠離非法會議營銷,防范各種電信詐騙;消費之前做足功課,遇到糾紛理性維權。
當然,子女們也是幫助老人們反詐的重要力量。中消協提醒廣大青年人,要多了解父母的消費需求、消費心理,多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科學的消費建議和生活上的悉心照顧,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讓老年人消費的更放心,生活的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