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前發布的《上海市健康老齡化行動方案(2022-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預期壽命≥71歲,65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總建床數占常住人口比例≥3%。,失能、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90%。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表示,《行動方案》提出了較多醫養結合相關政策,預計未來會有進一步的鼓勵政策或支持社會力量來參與到養老服務中,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因地制宜出臺養老政策
近期,多地出臺養老服務相關政策,養老產業發展受關注。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善,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有效增加,服務資源配置更趨合理,老年健康服務質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10月10日,北京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試點啟動。針對大城市居家養老痛點難點,此次試點提出依托養老管家鏈接整合老年人周邊各類服務主體、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可持續可信賴的居家照護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黑龍江省日前發布的《黑龍江省養老托育服務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全面建立與人口老齡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智慧養老托育服務新業態,讓群眾更好地享有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優質養老托育服務,一老一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周海旺稱,目前全國多個城市正在因地制宜出臺適合自身經濟和人口結構的養老服務政策,探索構建符合本地實情、多類型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加高效地對接老年人的需求。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規模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我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中國健康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于2025年有望增長至9.9萬億元,2021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5.1%。
科技助力養老產業蓬勃發展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政策中頻頻出現居家養老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關鍵詞。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康復輔助器具類、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及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需求。
目前,我國養老產業方興未艾,科技進步不斷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智慧養老是通過開發運用智能硬件與軟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為老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養老產品和服務。智慧養老產業吸引了許多企業逐步介入,利用前沿技術開發出多種應用場景。
9月21日,志晟信息公告稱,公司擬與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對外投資協議,就雙方在北戴河新區投資智慧養老設備生產制造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預計不低于1.25億元。
延華智能在9月8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公司已經參與和承接了養老建筑的智能化設計、智慧養老項目,積極布局區域智慧養老產業。
萬達信息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完成云上貴州全省養老服務云平臺、江蘇省智慧養老項目的驗收工作,幫助省級民政部門實現全省養老服務大數據的歸集和利用,提升當地民政部門對養老服務監管的能力。
7月13日,京東推出言犀2.0,其中針對養老場景發布了智慧養老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終端感知設備、老年人數據庫以及人工智能的關懷和交互能力,聯動政府部門、社區、養老機構等共同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年人實時的健康管理,7*24小時服務在線。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助理王瀟湘表示,根據關于十四五時期養老產業前瞻性、規劃性政策文件的整理,進一步發現醫養結合、普惠養老和智慧養老是十四五時期養老產業以及養老金融發展的創新路徑。其中,智慧養老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向智能化、精準化、多樣化發展,預計2022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本文標題:多地出臺養老服務政策,養老產業迎發展新機遇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zhengce/2728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