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日消息 老齡人口分布不集中、護理隊伍不穩定、城鄉養老差異大猶如三座大山擋在養老問題面前。近年來,通州區民政局通過不斷完善各項養老工作,創新工作思路,讓養老服務體系變得更加健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自己家就能夠享受到便利的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讓政策落到實處
截至9月30號,我區共協調減免養老機構租金500萬。北京市通州區民政局養老事務中心主任王東克向記者介紹,自《養老托育服務業紓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出臺以來,他們積極轉發落實,為區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協調解決租金困難。同時在疫情期間,定期為養老機構提供防疫物資,協調核酸檢測服務,有效保證了養老機構的安全運營。
為了讓每一個符合政策規定的服務對象都能夠及時地享受到服務,通州區組織社區養老驛站對本區服務對象進行了一對一簽約和復查,并按照簽約情況提供定期的助潔、送餐、養老服務等上門服務。養老顧問的探訪會及時解答服務對象的困惑并協助其辦理最新的適用政策。
據了解,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是指具有本市戶籍的城鄉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以及其他家庭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老年人。目前,全區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有1.5萬人。
智慧養老緩壓力
相較于數量龐大且分布不均的養老服務需求人口,通州區的專業護理隊伍僅有930人。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王東克表示,每年養老事務中心都會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逐級發放崗位補貼。除了對護理人員的政策扶持之外,通州區民政局還引進了多種智慧養老系統,打造出了精準化、個性化、專業化的科技助老服務新模式。
2021年,通州區民政局開發了通州智能照護系統,該系統通過手機客戶端將老人的健康信息,如血壓、血糖、基礎疾病情況等輸入進去,就可以產生一套有針對性的照護方案。該方案可以同步給老人及其家人和養老機構,進而照護人可以按照建議方案給老人更加科學地照護,同時,該方案也會成為養老機構對老人照護的考核參照標準。
在智能照護系統基層之上,今年通州區又試點了500張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王東克介紹到,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是將老人的居所進行適老化改造,并配備智能床墊以收集其生命體征數據,進而實現老人養老不離家,將養老服務延伸至老人家里。
驛聯通創服務新模式
轉變服務思路、創新養老模式,是通州區在十四五期間推動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質增能著力點之一。政府搭臺、市場化運作,驛聯通成為了全新的起點。
驛聯通項目充分發揮養老驛站的能動性,讓養老機構自己提出運營思路,區里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評選,對于優秀的方案會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養老驛站將自己的方案根據自己的特點執行后,試點效果好,再向全區推廣。利用這種創投自造血模式,不斷地提高各養老機構的服務能力和運營能力,促進其高質量持續發展。比如助浴服務、睡眠解決方案等都是各個驛站摸索出來的既有市場需求,又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的項目。而今年提出的時間銀行模式也非常有效地解決了養老服務的人力資源不足問題。他們通過村民之間的互助,來交換照護時間,以此緩解養老照護的人手問題。
王東克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完善驛聯通項目建設,推出更多科學化、精準化的便民利民服務舉措,切實讓養老服務選擇更加靈活廣泛,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
本文標題:通州區:不斷推進養老服務模式創新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zhengce/2721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