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部,轄16個鄉(鎮、街道),176個行政村、15個社區(居委會)。2016年底,漳平市 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 13.8%。2020年,漳平市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常住人口)。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顯現。五年來,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堅持政府主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惠及百姓的工作方針,漳平市民政局以養老服務機構改革為主線,突出康養便民,精準發力,提高養老服務覆蓋面,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化、專業化、可持續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改機制,養老試水公建民營盤活資源
漳平市原有12個鄉鎮敬老院,市級光榮院、福利院各一個,2014年漳平市光榮院與福利院合并,成立漳平市社會福利中心并投入運營。2016年從漳平市社會福利中心轉換管理體制入手,堅持分類施策、公益底線、完善治理的轉制原則,統籌考慮公辦養老機構與漳平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關系,整合市、鄉兩級公辦養老機構資源,融合社區發展、居家和機構養老服務,協調和解決了區域間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的問題。2016年3月,市政府批復同意漳平市社會福利中心實施公建民營的改革方案,7月龍巖市首家實施民政扶持,衛生準入,醫保定點政策,集養老托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為一體的專業化新型養老機構(福建德亨仁厚醫院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入運營,下設三個分支機構:漳平市德亨仁厚養老養生中心、漳平優撫醫院和居家養老服務平臺。2020年完成了鄉鎮敬老院社會化改革工作,12所鄉鎮敬老院由福建德亨仁厚醫院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構建了以德亨仁厚養老養生中心為主體、鄉鎮敬老院為支架、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康養新格局。五年來,投入資金1.5億元,建成和改造漳平市福利中心1 座、鄉鎮敬老院13座,農村幸福院126座,漳平市機構養老床位數1243張(敬老院483張,中心760張),入住人數為570人(敬老院171人,中心399人)。
二、智養老,構建康養便民一線通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統籌推進線上養老服務,構建不見面服務模式。一方面,打造康養便民智慧眼,建設民政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完成平臺建設及養老機構視頻監控等基礎數據采集系統投資186.8萬元。目前,智慧民政養老機構視頻監控等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已投入使用,漳平市12所鄉鎮敬老院和1個社會福利中心的公共區域,實現全方位、全天候,無盲點、無盲區全覆蓋,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戰中發揮了千里眼功能,助推了疫情防控高效開展,在保障各級養老機構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打造康養便民愛心園,德亨仁厚養老養生中心將愛心、恒心、善心、細心貫穿整個為老服務過程,為11個社區681名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重點優撫對象、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人中的老年人,提供互聯網+養老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以及助潔、助餐、助行、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咨詢等服務。寓樂于養,讓愛傳遞,讓孝傳承,讓老人們享受高性價比和宜居型養老服務。2017~2020年提供線下居家養老服務共195615人次,政府購買服務投入資金195.84萬元。
三、醫特色,提供醫療服務全方位保障
依托漳平優撫醫院,積極探索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讓老年人基本上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基本醫療和保健服務,實現醫養康養相結合。一是院內配備基本的醫療設備設施和專業護士,為入住老年人提供自理能力評估、常規血糖血壓數據監測等服務,實時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對身體狀況有問題的老年人實施跟蹤服務,同時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會逐步退化,院內還設有康復室,幫助老年人加強身體機能鍛煉、康復。二是引入健康檔案管理新概念,為入住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主動關注管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實現一人一檔動態管理。為有需要住院治療的老年人開通綠色快速出診通道,每年一次老年人體檢服務,為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三是院校聯合保發展,2016年10月先后與漳平職業中專學校、福建省民政學校聯合建立實訓教學基地,使民政、醫療專業學校與養老服務機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民政、醫療專業學校利用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資源,有針對性的培養專業人才,提高了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為醫養結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截至2020年,兩校共有150余名學生到中心參與教學培訓。2021年7月舉辦了全國養老機構職業技能大賽漳平賽區比賽,選送4名參賽者參加龍巖賽區比賽。五年來,舉辦養老系統培訓班3次,參訓人員300人。
四、家服務,打造居家養老新格局
按照點-線-面不同層次,因地施策,探索構建鄉鎮敬老院、日間照料中心、村(居)幸福院 三位一體相結合構架模式。鄉鎮敬老院(12),即在鄉鎮所在地建設敬老院(面積380~4500平方米),實現專業機構照料向家庭延伸,重點解決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剛需。日間照料中心(11個),充分整合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食堂、社區為老服務組織等資源,為居家老人提供低償、有償養老服務。村(居)幸福院(126個),鼓勵專業社會力量參與村(居)養老服務對接,提供農村留守服務。通過整合資源、統一標準,實現信息流、服務流的高效聯通,初步實現養老全方位、服務零距離。
五、保兜底,打通康養便民脫貧路
目前,漳平市基本建成以居家為基礎,村(社區)為依托,機構為主,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新體系,打通了健康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增強了老年人康養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農村,由村委會規范管理幸福院,倡導互幫互助模式,滿足老年人休息、娛樂、購物等基本生活需求,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為農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在社區,依托社區老年人服務站,提供文化娛樂、日間照料、康復理療、老年人課堂、上門家政、義工服務隊伍等一站式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多樣化、常態化、專業化的服務。五年來投入8820萬元,漳平市累計建成農村幸福院126個,日間照料中心11個,老年活動中心50個,建制村養老設施覆蓋率100%。在脫貧攻堅工作上,我局按照相對集中,充分融合原則,依托德亨仁厚養老中心的醫養資源,采取三個統一,醫養結合的供養模式,把建檔立卡特困人員供養整合到 公建民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漳平市57名建檔立卡特困老人,全部集中入住漳平市德亨仁厚養老養生中心,通過專業治療和專職護理,老人們的健康有了保障,病情得到了控制,實現了政府兜底保障。
養老服務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漳平市將依托福建省級生態市優勢,開發建設菁桂源、永福和新橋區域養老中心等一批中、高端康養項目,到2023年漳平市將建成高、中、低三類養老服務體系,打造以文領養、以養促旅、養中有醫、以醫助養的康養新模式,從而推動漳平市康養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來源:漳平市人民政府網站)
本文標題:漳平養老機構公建民營轉型激活力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zhengce/1482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