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過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明確服務保障清單、織密養老服務網絡等措施,有效匹配養老服務資源和養老服務需求,確保每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有人管,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提供了堅實保障。
精準保障,基本養老兜底線。一是明確范圍,確保服務兜得住。2020年4月,北京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兜底線的原則,分層分類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無償或低償的托養和照護服務。二是規范評估,確保底數摸得清。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規范》,印發《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施辦法》,建立評估信息系統,通過比對篩查,確定基本養老對象信息。目前,全市在冊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為30.5萬人。三是整合政策,確保困境有保障。集成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制度,為困難老年人每月發放養老服務補貼100至300元,為重度失能或殘疾老年人每月發放護理補貼200至600元,為高齡老年人每月發放津貼100至800元,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以三種補貼同時申領,最高每人可申領1700元,2020年全市累計發放補貼津貼21.49億元,惠及76萬老年人。
精細管理,驛站服務接地氣。一是動態識別,確保服務全覆蓋。以每個驛站服務覆蓋200—300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的標準,將市民政局數據庫中的身份信息交到驛站,要求驛站主動溝通,發現有老年人舉手申請時,動態核實,確保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全覆蓋。二是明確清單,確保責任全落實。要求各區和街道(鄉鎮)切實履行屬地責任,指導驛站制定主體清單、責任清單和服務清單,同步督促其公開公示,將三個清單主動送到每一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手中,確保每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都明白驛站能為自己做什么。三是未訴先辦,確保需求全響應。由政府買單,通過驛站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等服務,要求驛站在服務過程中主動發現需求,將接訴即辦機制,轉變為未訴先辦理念。
精心服務,長期照護上臺階。一是提質機構,確保老年人住得上。全面實施鄉鎮敬老院改造工程,提升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持續推進養老機構公辦民營改革,提升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基本養老服務對象住得上養老機構。二是提高補助,確保老年人住得起。修訂出臺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入住養老機構補助辦法,對城鄉特困、低保、低收入、失獨及其他重度殘疾人等5類服務對象給予每月1200—3600元的入住機構補助,確保基本養老服務對象住得起養老機構。新政策實施以來,全市到機構養老的政府保障對象是原來的兩倍多。三是提升服務,確保老年人住得好。推進醫養服務深度結合,目前全市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服務機構醫養合作協議簽約率達100%。多措并舉促進養老服務機構服務水平上臺階,確保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在機構中住得好。
本文標題:北京市精準保障基本養老服務對象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zhengce/1481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