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在首慈·樂康養護院養老的老年人。(記者 王向前 攝)
不為往事擾,且為老邁笑,養老話題成為這兩天全國的熱點。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到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方面提出一攬子舉措,再次讓老人感受到了溫暖。
圍繞社會關心的養老話題,本報今天就來聊聊機構養老。河南省老齡產業協會秘書長邱浩說,機構養老是中國人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的是少數派的養老托付。
到專門機構快樂養老
1936年出生的楊潤山,今年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給自己和老伴找了個新去處——位于鄭州市經五路的首慈·樂康養護院。
年齡越來越大了,在家養老越來越不方便,孩子們也不放心,還不如來到這樣的專業養老機構,把以后的時光交給他們,我們開開心心過生活。從省直單位退下來的他豁達,對人生看得挺開。
目前這里入住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齡在80歲以上,70%以上是失能和半失能者,20%左右存在認知障礙。該養護院院長王優優說。
楊潤山給記者介紹了來這里的心路歷程:自己退休后和老伴一直在家生活,年齡更大時雇請了保姆,但生活中容易吃剩菜,還得時不時外出采購東西,麻煩得很。對老人來說,生活中除了要吃好喝好,還得有精神交流,別陷入孤獨。為了解決這些養老問題,和孩子們一合計,就來了養老機構。現在的他和老伴,不用操心生活瑣事,活動規律,養老費用支出也在承受范圍內,兩個人都覺得挺開心。
而84歲老人姜鐵偉,則生活在另一個具有機構養老性質的北林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這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既為社區的老人養老提供公共服務,也可收留一些老人長期養老。
姜鐵偉說:女兒在附近居住,自己來中心養老,費用又實惠,挺讓女兒放心。采訪中,其他老人也表示,這里吃得好住得舒服,活動豐富,護工盡心,能安心養老子女也放心,為自己和子女解除了后顧之憂。
《意見》出臺一片歡呼
《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有不少新舉措。
調查顯示,我國九成以上的老人傾向于居家養老。在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方面,意見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在促進養老機構規范發展方面,意見提出,各地要通過直接建設、委托運營、購買服務、鼓勵社會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老。公辦養老機構優先接收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孤寡、殘疾、高齡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質量和安全標準的養老服務。
中國人的養老,在不同歷史時期采取的方式不同,現在黨和政府重視人口老齡化,出臺這么多措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很開心。楊潤山說。
對河南來說,養老問題也是大問題。為此,省民政廳著力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立養老服務工作推進專班,印發23個省直單位落實重點項目的政策、任務和責任清單,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
省民政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河南省下達近8.7億元補助資金,推動全省新建1000個社區(街道)養老服務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利用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3000萬元,支持開封、焦作、商丘、鶴壁4個市對1萬戶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下達中央和省級彩票公益金1.2億元,持續實施以縣級為重點的特困供養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全省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建設、配備護理型床位和康復設施設備。
老人能安心養老就是幸福,希望國家能更大力度扶持養老行業,讓老人們都能過好晚年。姜鐵偉說。
本文標題:少數派的幸福托付,——寒冬時節探養老系列報道之三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zhengce/1472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