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部電影《媽媽》讓很多人潸然淚下。故事講述了一對65歲和85歲的母女,相愛相殺,相互陪伴又互相救贖的生活。
女兒是一名退休的大學老師,未婚未育。一大早,她做好早飯,準備好藥,叫母親起床,然后去養老院做義工,晚上監督完母親洗澡刷牙,才允許她上床睡覺。
母親是大學教授,更像一個老小孩,每天想著法與女兒對著干,喜歡搞惡作劇、撒嬌。
然而女兒被查出來阿爾茨海默癥,這意味著不僅將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更是失去了照顧八旬母親的能力。一時間,女兒只好將媽媽送進養老院。
可是,母親怎么可能妥協,知道女兒的病情之后,決定留下了好好照顧她。那一刻之后,兩人互換了身份,不管是生活起居還是精神支持,這位高齡母親再次詮釋了什么是為母則剛。
自從患病之后,女兒逐漸喪失了生活能力,母親一點一點教她怎么咀嚼,怎么吞咽,怎么寫字……可是,這一切都阻擋不了疾病的發展。
女兒最終不記得自己是誰,不記得面前的白發老人是誰,她只能感激地說:你長得真想我的媽媽。
如今越來越多老年人患上老年癡呆,面對這種沉默殺手,應該如何應對?
一、最新研究:老年癡呆可提前13年預測!
我國老年癡呆在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是7.2%,已經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平6.2%。
柳葉刀的一項研究發現,55歲之前,以癡呆為主要病因的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都是很低的,但在65歲之后迅速增高,危害著許多老年人的健康。
近日,中國深圳市康寧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了英國四十四萬余個體的診斷數據,開發了一種新型癡呆癥點風險評估工具,可能預測一個人13年患癡呆的風險,準確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圖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8618
這個工具可能用來預測個體癡呆癥的風險,有助于識別潛在的風險,為預防和減緩癡呆癥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除了在預測老年癡呆發現獲得新進程后,還有科學家研發了新型檢測方法。
目前,臨床上醫生主要是依靠對患者的認知能力的測試來判斷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而通過腦部成像和腰椎刺穿術等進行病理評估,往往價格昂貴,加上侵入身體,并未廣泛使用。
香港科技大學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宣布研發出了一款簡單的血液檢測方法,成功率超過96%。
通過檢測血漿,可以識別出誰是阿爾茨海默患者,還能分辨出病情的發展,處于早中晚哪個階段。該研究結果發布在《阿爾茨海默病與認知障礙癥:阿爾茨海默病病人協會期刊》上。
二、有這5個習慣的老年人,患癡呆風險高
全球至少有3500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我國更是大約占據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到底是什么再剝奪老年人的記憶呢?
目前,比較認可的說法與β-淀粉樣蛋白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人的大腦中有一種毒性蛋白質β-淀粉樣蛋白,當它過分積累的時候,就會出現淀粉樣蛋白斑塊沉積,破壞神經傳遞,從而增加阿爾茨海默癥發病風險。
但是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復雜,是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共同影響的結果。
普遍認為年齡增長、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心腦血管疾病、肥胖、不良的生活習慣、教育水平低以及缺乏社交等,都是老年癡呆的誘因。
尤其是有以下5種習慣的老人,更容易被癡呆纏上
1、不吃早餐
不久前,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老人,患癡呆的風險高4倍。不吃早餐會影響認知功能,早餐多攝入蛋白質,少吃碳水,可能延緩認知能力降低。
2、吸煙喝酒
煙草可以損傷大腦神經元,吸煙是癡呆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過度飲酒,也會增加早發性癡呆風險。
3、缺乏鍛煉
鍛煉有助于控制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肥胖、超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引起血管性癡呆。所以缺乏運動,癡呆風險增加。
4、熬夜
睡覺時,大腦里的腦類淋巴系統等清潔工會積極清除有毒代謝廢物,睡眠不足會影響相關機制,增加癡呆風險。
5、吃得不健康
糖和飽和脂肪吃得過多,果蔬、全谷物攝入過少,都增加癡呆的發生風險。
三、嘴上常說3句話的老人,建議盡早就醫
發現一個人是否真正患上阿爾茨海默癥并不容易,如果你發現你身邊的老人常說這3句話,警惕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
我怎么會在這兒呀
這是由于癡呆患者的時間觀念、空間能力越來越差。比如去了超市,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在那里的,或者根本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說不出幾月幾號。
這個字是怎么寫來著
處于癡呆早期階段的患者,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對他們來說。用筆寫下任何東西都是一件難事,因為他們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是難以集中注意力寫出完整的句子。
我的鑰匙/錢包呢?剛剛還在這的
早期癥狀之一就是記憶力出現問題,這種健忘現象嚴重,發作頻繁。甚至是把鑰匙放在了冰箱里面,把錢包放在洗衣機里面。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慢性疾病,無法得到根治,患者只能尋找與疾病的長期共存,盡量地提高生活質量。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唐毅醫師提醒:老年癡呆癥的潛伏期可以達到十年,甚至是20年,過了40歲之后,就應該要重視預防。
第一,要控制好體重,男性腰圍控制在85厘米以下,女性控制在80厘米以下。
第二,控制基礎慢性病,戒煙戒酒,調整生活方式,謹遵醫囑。
第三,根據自己的情況,每周至少三次運動鍛煉。可以選擇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或者是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戶外運動。
第四,多豐富社交活動,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積極情緒。每天可以抽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積極用腦,每周約約朋友去下棋,跳廣場舞等。
我國阿爾茨海默癥群體比想象中大,很多人對這個疾病還不了解,往往導致確診的時候就錯過了最佳治療階段。建議多關注一下家里老人的情況,如果發現異常盡早就醫。
參考文獻:
[1]LinaRen,MMed1;JunxianLiang,MS2,3;FengWan,PhD2,3;etalDevelopmentofaClinicalRiskScorePredictionToolfor5-,9-,and13-YearRiskofDementia,JAMANetworkOpen(2022).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2596
[2]《準確率逾96%!港科大研發簡單血液測試可及早檢測阿爾茨海默病》.新華社.2021-07-01
[3]《這件事不做,患癡呆的風險增加4倍!要想大腦健康,這些習慣勸你改掉》.科普中國.2022-06-12
本文標題:老了怕癡呆?提醒:老人若有這5種習慣,患癡呆的風險或增加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826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