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15年社保就能領養老金,為啥不在退休前的十五年交,為什么
許多人喜歡這樣思考和計算社會保險費,認為國家在繳納社會保險費時總是占個人的便宜。例如,有些人認為,為了領取養老金,他們必須購買15年的養老保險。這對個人來說不是一種損失嗎,因為國家早已用完了這筆錢,即使他們提前還款也是如此。那么,最好的選擇是在退休前15年才開始支付嗎?實際上,這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
在退休前正好支付15年的費用,并按原樣領取養老金不是更好嗎?根據《社會保險法》第16條,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已加入基本養老保險并累計繳費15年的人,有權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換句話說,如果他們繼續繳費15年,就能保證在他們達到退休年齡時獲得養老金。然而,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捐錢的負擔更重了。許多人通過自己繳費加入社會保障,而這種門往往是在較低的收入水平。如果你自己參加社會保險,你的繳費門檻乘以繳費率。在實行彈性工作制的情況下,國家提供20%的折扣來購買保險。為了減輕負擔,許多有彈性工作安排的人選擇了60%的最低繳費門檻。
最低繳款額與前一年的平均社會工資有效掛鉤。近年來,我們的最低繳費門檻和繳費金額都有所提高,因為平均社會工資的增長速度通常在8%至10%以上。為什么很多人覺得我們的收入增長沒有跟上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一般來說,低收入群體的低增長率是一個社會共同點,是馬太效應的表現。對每個人來說,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低于平均水平。另一個統計學概念是中位數。例如,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而中位數為26523元,差距超過15%.2019年,中國公民的工資收入增長了8.1%,但問問自己,你的工資是否增長了8.1%?換句話說,對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工人來說,他們拖延的時間越長,就越不經濟。對于一些老人來說,他們所交的錢是浪費的(因為在城鄉結合部可以轉入居民養老保險),因為幾年后他們就沒有能力再交保費了。此外,這非常不經濟,因為他們不能從雇員養老保險中獲得養老金。第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收入壓力會增加。當你年老,不再能夠工作時,你是否能夠獲得和現在一樣的收入?大多數人仍然以工作為基礎,如果他們不工作,就沒有報酬。我們這些普通人,40歲以上的女性和50歲以上的男性,被稱為 "4050就業挑戰者"。如果沒有好的技能或知識,賺取收入的途徑很少,收入開始下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出了問題,他們能否負擔得起社會保險金?隨著你年齡的增長,你的孩子結婚或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或者你的父母需要護理,你的開支增加,現在為養老金存錢是不是有點晚了?
第三,有可能變得無法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病或發生意外的幾率會增加。這就是為什么商業醫療保險隨著你年齡的增長而支付更多的費用。如果我成為殘疾人并失去收入,我如何支付保費?但是,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有了15年的養老保險,情況就不同了。根據有關退休的規定,如果你因病失去了工作能力,根據工作能力部的確認,實際上男性的退休年齡是50歲,女性是45歲。這個保證年齡比大家預期的早了10年或5年。即使你沒有達到上述法定退休年齡,如果你已經繳納了15年的養老金,你仍然可以領取疾病津貼并申請退休。病殘津貼是一種新的養老保障形式,在繳納養老金15年后,你可以每月定期領取病殘津貼。也可以繼續繳費,在50歲或45歲退休。退休程序與傷殘津貼相同,但其計算方式與養老金相同,是一種特殊的退休方式。你不能繼續繳納養老金,也不必再次辦理退休手續。在未來,所有的退休程序都將轉為疾病福利計劃。
第四,社會保險包括醫療保險,醫療保險的退休年齡不是15年。許多人不理解或認為所有的社會保險都是15年。事實上,社會保障包括四大保險綜合體: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就業保險,以前還有生育保險,2019年底并入醫療保險。目前,醫療保險的協調水平相對較低,一般是在個別縣的層面上,很少有地區實現了縣級的協調。即使是養老保險,也只要求在2020年底前實現縣級的整合,全國性的整合仍然相對遙遠。醫療保險的退休年齡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男性和女性更是如此。例如,在廣州和上海,退休繳費年限為15年;杭州為20年;青島、北京和煙臺為女性20年,男性25年;重慶和南昌為女性25年,男性30年。
本文標題:交15年社保就能領養老金,為啥不在退休前的十五年交,為什么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296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