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養老服務名義的非法集資陷阱
時間:2022-10-01 11:16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導語:
近年來華商基金積極響應號召,從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出發,推出了一系列投資者教育保護活動,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2022年是開展全國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的第十個年頭,6月15日為集中宣傳日,我們繼續推出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為主題的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
華商基金希望通過持續深入、形式多樣的防范非法集資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揭露非法活動的特點和危害,著力增強人民群眾對非法集資的防范意識和能力,樹立正確理財觀念,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
近期,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實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此類活動不同于正常養老服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一、高額返利無法實現
返利資金主要來源于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于拆東墻補西墻。多數養老服務機構、企業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維系,高額返利僅為欺詐噱頭。
二、資金安全無法保障
一些養老服務機構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承諾服務,或超出可持續盈利水平承諾還本付息,并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吸收公眾資金。大量來自公眾的資金未實施有效監管,由發起機構控制,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
三、健康需求無法滿足
一些企業通過會議營銷、健康講座、專家義診、免費檢查、免費體驗、贈送禮品或者不合理低價旅游,以及電話推銷、上門推銷、網絡銷售等形式,向老年人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推銷所謂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無法律定位,經常被采用偷梁換柱、偷換概念的手法,與合法注冊批準的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進行混同,騙取消費者信任,但所聲稱的保健功能未經科學評價和審批,往往不具備保健功能,甚至貽誤病情。
四、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
一些養老服務機構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吸收資金。部分企業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費旅游、贈送實物、養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相關機構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存在非法集資等風險。
溫馨提示
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實施非法集資應承擔相應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請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自覺遠離非法集資和傳銷,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警惕以養老服務名義的非法集資陷阱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quanyi/303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