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養老服務為全國探路
時間:2022-10-01 14:17 來源: 作者:小佳 185人瀏覽
日前,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文通報第五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結果,我市在59個試點地區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優秀等次。近年來,我市搶抓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國家級試點契機,切實強化領導、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探索創新,全面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專業化服務為標準、智慧化養老為導向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形成養老政策全到位、孝老關愛全方位、敬老氛圍全社會淮安養老服務新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養老服務改革貢獻淮安智慧。
創新打造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建設四同步升級版。為有效破解新建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用房配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難題,我市研究出臺《淮安市新建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用房規劃、建設、驗收和交付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細化民政、自然資源、住建、行政審批等部門規劃、建設、移交、產權登記、管理使用等方面工作職責,要求新建住宅區配套建設的養老服務用房應與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新建住宅區按每百戶不少于25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并首家明確建成后產權歸屬地方民政部門,這一創新舉措得到省民政廳充分認可。
探索建立四項制度精心關愛困難老人。我市建立困難老人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出臺《淮安市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制定包括居家適老化改造、健康管理服務等在內的三大類18項服務清單,著力加強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農村留守、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人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建立困難老人居家上門服務制度,將其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對60周歲以上空巢、獨居、計劃生育失獨家庭等重點老年群體,開展助潔、助浴、助餐、助醫、助急等多樣化的居家上門服務,按照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每年不少于3項服務內容建立統一服務標準,全市投入專項資金3000余萬元,接受服務的老人達14.6萬名,占戶籍人口比例的13.03%。建立困難老人探訪服務制度,明確由鄉鎮(街道)、社區、親屬或志愿者與重點空巢獨居老人結對,簽訂四方關愛服務協議,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困難老人開展探訪服務。建立困難老人網格化養老服務制度,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納入全市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為困難老人提供更加精準、精細的養老服務。
依托互聯網+打造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圍繞一鍵化、一體化、綜合化目標,我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以淮安市虛擬養老院信息平臺為中心、以7個縣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支點的全市智慧養老服務一張網,整合家政預約、醫療保健、商品代購、信息提示、緊急救助等線上線下資源,積極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和產品,同步建立老年人、家庭成員、街道、社區、養老機構和各類服務組織的整體聯動機制,實現政府、市場、居民的信息互聯互通互享,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全面提檔升級,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個性化、全覆蓋的優質服務。目前,禾康智慧養老、安康通、九如城等一批知名互聯網+養老服務企業入駐淮安,2000余家加盟服務商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服務,全市形成15分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
構建社會化+專業化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我市建立志愿+專業服務養老人才供給模式,實施養老護理人才三年培訓計劃,將養老護理員、家庭照護者、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養老機構負責人等納入政府免費培訓范圍。去年獲批省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3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1個,分級分類培訓養老護理員2300余人。出臺《淮安市養老護理人才一次性入職獎勵暫行辦法》,對取得全日制本科、大專、中專以上學歷的在崗護理人員給予一次性入職補貼。舉辦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