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有沒有"到"優不
時間:2022-10-01 14:14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到2025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月人均達到180元
■5年新增城鎮就業200萬人
■到2025年,普惠性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均達到80%以上
■到2025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降至28%
■5年培訓300名養老院院長,5萬名養老護理員
■到2025年,建成200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
摘自《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志愿者蒸的包子,能嘗出來。我行動不便,下不了樓,但一吃到老味道,就知道志愿者來了!3月17日,在西安市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一位老人一邊吃著包子一邊開心地說。
這位老人口中的志愿者其實也是老人,來自陜西省慈善協會慈善先鋒志愿者服務隊。服務隊的600多名成員中,退休人員占到七八成。從2017年開始,志愿者每周三都會來到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幫廚。他們廚藝精湛,包子、餃子輪換著做給老人吃。
大家稱呼我們是‘爺爺奶奶級志愿者’。在為老人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活更充實快樂,這也是退休生活的一種。同時,志愿者之間嘗試抱團互助養老,大多數老人家附近也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有保障!今年62歲的服務隊負責人閻蘇越說。
截至2019年底,陜西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702.3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8.12%,已超過全國平均值。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以補短板、強弱項、優服務、提質量為著力點,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016年以來,陜西連續3年被國務院辦公廳和民政部、財政部表彰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省份之一。
從總體上看,陜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十四五期間要著力解決優不優的問題。
陜西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這樣才能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社會組織養老明顯是短板,全社會的力量未被有效激發;智慧養老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溫海紅說。
根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陜西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提升健康養老服務供給質量。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和互助型養老,鼓勵發展嵌入式、連鎖化、標準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強化信息技術、智能硬件等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十四五’期間,陜西省養老服務工作將堅持‘擴供給、補短板、提品質、重監管’的發展思路,重點在政策引導、體系健全、產業改革、制度創新、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社榮介紹。
養老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
為切實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質量,十四五期間,陜西省將推動養老服務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出臺,建立養老服務公共事業發展財政投入機制,將養老服務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著力實施;激發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的活力,推進養老與健康、養生、旅游、互聯網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廣時間銀行等助老服務新模式,連通省市縣三級12349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完善標準化養老服務體系,打造連鎖化、品牌化陜西養老服務;積極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和1+X證書試點與推廣工作,讓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引得進、留得住、作用發揮得好。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全省養老服務工作提質增效進程加快。未來5年,在全省養老服務工作的穩步發展中,越來越多老人的生活將更加精彩。
在國家的保障下,養老條件會越來越好。作為社會組織,我們會盡最大力量服務老人,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老的氛圍,積極推行互助型養老和‘時間銀行’助老服務新模式,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閻蘇越說。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陜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有沒有"到"優不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845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