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探索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
時間:2022-10-01 14:09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何有尊嚴地老去,成為人生最后一程需要作出的重要選擇。
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引領區意見》明確浦東新區要成為擴大國內需求的典范引領。作為央企探索高質量養老的項目,太平保險落子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打造了醫養結合閉環管理的梧桐人家養老社區,就在今年,三位高齡老兵不約而同入住。
三位老兵三種不同的困境
1949年,上海解放時,陳匡22歲。此后,他一直在上海公安系統工作,離休后原本住在浦西。愛人去世后,他的健康每況愈下,越來越需要專業的醫療照顧。
不管是住在自己家里,還是住在養老院里,看病都得叫救護車,很辛苦。陳爺爺感嘆,年輕時再大的雄心也架不住老去后的無力。他選擇入住太平小鎮梧桐人家頤養公寓,看中的就是兩點:方圓三公里就有周浦醫院、腫瘤醫院、國際醫學中心以及在建的龍華醫院浦東院區,再遠一點就是曙光醫院東院;去年12月,梧桐人家配套的太平康復醫院也開業了,這是一個二級綜合性醫院,提供從基本醫療到臨終關懷全程服務,不出社區就能看病了。
86歲的王洪祿則面臨另一個困境,他的老伴患有阿爾茲海默癥。1949年我14歲,參軍成了文藝兵。后來參加了抗美援朝,還受到毛主席接見,離休前一直在西安的軍工企業工作。他和老伴在2016年就寫下了這一段話:病重不能自理時,不要搶救,留點自尊。骨灰不留,最好海葬。當時,他們計劃在西安找一個保姆幫助自己有尊嚴地老去,不麻煩子孫。
然而,王爺爺的愛人漸漸出現了認知癥的狀況,在上海工作的兒子擔心,將老人家接到上海。發現在家里無法照顧兩老人后,先是送到浦西的一家養老院,直到今年2月才找到梧桐人家因為這里有專門的認知照顧病房,而且可以夫妻同住。
王爺爺說:我有兩個愿望,一是不跟愛人分開,攜手走過最后一程;二是我和老伴在人生最后的時光也要有尊嚴。而入住第一天,一個細節就讓王爺爺滿意了:門牌號不是老愛人記不住的數字,而是她最喜歡吃的火龍果,手繪的圖案,又大又鮮艷,這讓人記得住,看得清。
相比之下,百歲老人王景陽依賴性就沒那么強。作為軍隊麻醉專業奠基人之一,他更多地是需要豐富的適老性社區服務洗衣、做飯和足不出戶的老年疾病治療。1949年上海解放時,王景陽正好從舊時代的軍醫大學畢業,直接入伍成為一名軍醫,在長海醫院服務了一輩子。今年6月入住梧桐人家,依然耳聰目明的他,喜愛看《還珠格格》,拉小提琴,唱英文歌曲,是個人見人愛的老頑童。
小病不出院子,大病就在三公里以內
今年7月14日,梧桐人家養老社區13號樓的一位老人突感身體不適并按響了緊急報警。社區接收到緊急報警后派出健康管家前往查看并聯系太平康復醫院門診,隨后生活管家將老人送到太平康復醫院。此時,一名護士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直接帶領老人前往科室看病;老人在回到社區后,健康管家則持續回訪。
事實上,這種小病不出院子,大病就在三公里內的醫養結合模式,浦東已經在公立機構探索服務。去年8月,周家渡街道醫養護綜合體開始試運營,實現了一個綜合體解決老人日間照料、短期托養乃至醫療服務等全梯度、全方位、全周期的照料需求。
除了最后一環的安寧療護床位還沒開始服務以外,其他的醫養結合項目都已開通。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汪洋介紹,周家渡地區常住人口有13萬,其中,近5萬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而原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只有50張,社區醫院的病房一床難求。
醫養綜合體的亮點,在于醫療的介入。與普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以門診服務為主不同,建在綜合體內的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鄒平分中心,以老年護理床位為重點,實行門診全預約制度。該中心建筑面積6900多平方米,設有床位203張,遠超普通一級醫療機構床位設置。除了在床位數量上盡量滿足當地老年群體的需求,該中心還探索了不少醫養結合的舉措。比如普通的養老機構醫療力量薄弱,很難做到醫生隨叫隨到。但在這里,中心24小時有醫護人員值守,綜合體內的老人一旦有突發身體狀況,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專業的救護和反應。中心還配齊了心電B超等專職醫生,綜合體內老人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方便地就診。
綜合體內養老大樓與醫院大樓相隔不過幾十米,在二樓還有一條寬闊的室內直達連廊。綜合體內的老人,一旦有就醫需求,便可以通過這條連廊直接轉運。另外,中心還與浦南醫院實現醫療救護的聯動。一般情況下,也免除了這里的老人再叫120急救車來轉運的情況。
汪洋介紹,中心與養護院正在探索互留床位的機制:養護院內的老人有醫療需求,即可在一墻之隔的中心治療,待康復后再轉回養護院。避免了社區醫院床位長期被占的現象,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另外,因為物理距離上的縮短,醫生也能更有效率地為養護院內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等相關服務。我們綜合體的探索,就是為了讓醫療、養老實現效率最大化,讓老人受益。汪洋說。
以往,醫療、養老,浦東都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兩者結合的實踐并不多。原因在于它涉及不同機構與條線。醫養護綜合體的出現,首先消彌了兩者的物理隔閡,未來我們還將不斷磨合、融合,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汪洋說。
①百歲老兵王景陽。
②86歲老兵王洪祿。
③老兵陳匡與護理人員在一起。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浦東探索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795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