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加速,老齡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老有所養是國人共同的心聲。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關注度再次提升。那么,河南面臨的養老形勢、省內養老產業發展如何?未來養老產業有哪些趨勢?
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96.4萬人,比重為18.08%。記者從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獲悉,河南養老服務主體多項數據位居全國Top10,其中養老企業數量全國第五、養老院相關企業數量全國第二。根據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的分析,未來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的有效補充。
河南養老院企業數量全國第二
老齡工作事關國家發展全局。《意見》指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促進老年人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參與、權益保障等統籌發展,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國際標準,當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9420萬人,占總人口7.3%,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為19064萬,占比高達13.50%,即將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河南也處于深度老齡化社會的邊緣,養老形勢不容樂觀。根據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96.4萬人,比重為18.0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3.49%,分別比2010年上升5.36和5.13個百分點。
龐大的老年群體催生了多樣的養老服務需求。天眼查數據研究院報告《大健康時代新機遇未來生活的前置思考》(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養老相關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在全國養老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中,山東、廣東、四川三地企業數量最多,河南養老企業數量排行第五;在養老院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中,河南養老院企業數量位列第二,僅次于北京。
首慈養老總經理李艷杰介紹,河南養老產業以傳統養老機構為主,大多數市場主體從經營多年的個體工商戶做起,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包括互聯網企業在內的其他行業企業也在涌入養老產業,成為養老產業新勢力,現階段傳統養老機構與新勢力數量比例大致為6:4。
小微企業占養老企業半壁江山
根據報告,養老相關企業注冊資本以0~100萬元及1000萬元以上為主,其占比分別為34.9%、29.3%;從注冊企業整體分布來看,5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是產業主力;企業成立時間主要分布于1~5年,占比76.9%;企業性質分布以小微企業為主,占比達到56.7%;養老相關企業產業分布則集中于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批發和零售業。
業內人士透露,注冊資本和企業實際投入是兩回事,從行業平均水平來看,每張養老相關床位成本在5萬元以上,從業者基本上是以長期經營的打算來做,因此在軟硬件方面是持續投入的,將注冊資本做小,有財務、稅收等方面的考慮。
報告顯示,根據測算,我國2021年銀發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8萬億元,且過去五年增速均在25%以上,2025年行業規模將達20萬億元以上,2030年則將達到30萬億元以上。在國家政策利好、市場發展趨勢逐漸明晰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入局這個萬億級市場。
不過,養老市場同樣有經營風險。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以養老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等關鍵詞作為篩選條件,可以找到101份刑事一審判決書,其受害者全部為希望未來接受養老服務的中老年群體,涉及96起案件,遍及26個省級行政區,受害人數超6萬,涉案金額超80億元。
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的有效補充
報告介紹,我國養老行業可分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共3種模式,其中又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結構的持續加深,傳統的養老模式不足以滿足當今的生活質量需求,智慧養老開啟了養老新模式。
據了解,智慧養老模式是指運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系統等現代科學技術,打造以社區中的老年人為中心的居家智慧養老平臺,并通過傳感器網絡系統與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為老年人提供精準、便捷、實時、低成本的專業化、智能化養老服務的模式。
李艷杰表示,智慧養老是趨勢,因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都需要相應的智慧化設備來服務,三種模式之間也能用智慧養老來互補聯接。比如居家養老具有需求零散的特點,用人力收集服務需求費時費力,但經過居家適老化改造、安裝智能設備后,養老服務就會更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在智慧養老模式的探索走到了全國前列。據天眼查數據研究院,在智慧養老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中,河南位居第六;去年11月公布的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示范基地在各省市分布中,河南分別位居第六、第四。
本文標題:河南養老院企業數量全國第二,智慧養老將成為有效補充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680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