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養老這些事,民政局局長這樣答
時間:2022-10-01 13:45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億人,占人口總數18.7%;上海老齡化情況更為顯著,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3.4%,較2010年提高8.3個百分點。上海市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舉措。
如何竭誠辦好老年人的事,上海市民政局局長蔣蕊4日做客2022民生訪談,回答市民最關注的養老話題。
養老院為何關得最早,開得最晚?
出示行程碼、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實名登記,測量體溫,物品消毒……3日,許先生早早來到養老院,在通過一系列防疫措施后,與許久不見的母親溫馨團聚。
本月起,上海800多家養老機構重開大門,家屬可在滿足防疫要求前提下預約探視老人。受疫情影響,上海各類養老機構已實行近4個月的全封閉管理。
蔣蕊表示,老年人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需給予高度關注,上海自2020年以來已形成應急響應機制,今年6月初以來,上海民政部門就一直在研究和評估開放養老機構的種種條件。關得比別的行業早一些,開得比別人晚一些,目的都是為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開放仍以安全為底線。蔣蕊介紹說,作為防疫重點機構,養老院仍采取高頻次的核酸檢測,工作人員每天一測、住養老人3天一測,頻次將根據疫情形勢適時調整。此外,重點防范物傳人,包括在養老機構門口設置專門的交接區,全面消殺后才能入院,原則上不允許老人和家屬間直接傳遞物品等。
接種新冠疫苗后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重癥和死亡風險。蔣蕊透露,民政部門正積極與衛生部門聯手,由醫護人員送苗上門,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目前,全市養老機構接種疫苗的老人已超過1.7萬。
年度養老實事項目能否如期完成?
今年年初發布的上海2022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明確:新增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200個社區老年助餐場所;新增5000張養老床位;改建2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
推進養老實事項目是上海發展高質量養老服務的基礎,蔣蕊表示,受上半年疫情影響,養老相關的為民辦實事項目進展有所遲緩,但由于開局較早,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比如新增養老床位項目已完成2450多張,接近目標任務一半,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建成13家,社區老年助餐場所已建成60多個。6月1日以來,各區都在加快部署,按照時間節點倒排時間表,掛圖作戰,一定要確保完成今年的目標。
老人有入住機構的需求,但所住的街鎮已無床位可供申請怎么辦?上海于今年1月發布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試點工作方案,旨在提高養老床位的利用效率。
我們希望形成機制,首先確保市區兩級都有一定的保基本床位,同時建立兩級床位統籌池,保障達到一定照護等級的老人‘有床位可供入住、有意向可供排隊、有清單可供選擇’。蔣蕊舉例說,如果黃浦區半淞園街道的養老床位不夠轄區內老人入住,而五里橋街道還有一定空余,半淞園就可向黃浦區統籌池申請床位;區統籌池不夠時,全市統籌池則向區里開放申請。同時,通過輪候機制,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特殊對象的入住需求。
據介紹,老年人及其家屬可通過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入住養老機構申請入口,進行線上機構查詢、入住申請或排隊等候,線下則可以由養老顧問、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協助申請。
農村養老如何扎實推進?
是田園的,又是現代的;是簡單的,又是功能齊備的,這是不少上海老人心中充滿詩意的老年生活。
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做強中心城區嵌入式和鄉村地區互助式養老服務,促進養老機構安全規范發展。近年來,從松江幸福老人村到奉賢青春里,再到閔行田園照護,上海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蔣蕊表示,上海用兩年時間對條件較薄弱的村辦、鎮辦養老院進行了改造,目前已經煥然一新,達到每個鄉鎮要有一個標準化養老機構的目標。針對一個鎮辦養老院無法滿足農村養老需求的實際,上海以多個村為片,建設起一批田園風格,又具備一定照護能力的農村托養機構,受到當地老人歡迎。同時,上海已建成2800多個農村睦鄰點,使農村養老實現了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情。
目前,上海正制定面向2035年的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蔣蕊透露,到2035年,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峰值將達到600萬,考慮到有100萬外來常住老年人口,老年人口總數在700萬左右。目前來看,中心城區新增空間不是很大,人口密集、土地資源非常有限,而五個新城將會成為重要區域。規劃已明確,五個新城要把養老設施建設作為公共服務設施重要內容一并進行規劃。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大城養老這些事,民政局局長這樣答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556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