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智慧社區養老是一種互聯網模式,融合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搭建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讓老人及其子女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實時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智慧養老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智慧養老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智能呼叫、云技術、GPS定位、RFID、無線傳輸等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
本文知識點歸納及重點: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意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社區智慧養老的發展困境進行解釋,如果能解決您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噢!
本文目錄: 1、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意義 2、社區智慧養老的發展困境 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社區養老 4、智慧養老社區解決方案 5、智慧社區養老模式 6、社區智慧養老的政策解讀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意義
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意義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人對生活服務和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于生活照料服務、康復護理服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從宏觀角度來看,近年來,居家養老是主流養老模式,但是由于養老院的專業護理水平和醫療水平較低,存在醫療條件不健全、護理人員缺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本文從智慧養老的概念、內涵、關鍵技術、運營模式、發展思路和方法四個方面,分析了我國智慧養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四點建議,希望能夠對中國智慧養老發展有借鑒和參考。
“智慧養老”是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是促進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構建現代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存在的智慧養老總體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其“智慧”的內涵極其豐富,包括信息化、智慧化的養老模式、智慧養老平臺的搭建、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以及“智慧養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智慧養老的政策導向和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我國智慧養老發展進程,積極促進智慧養老大數據應用和融合應用,中國智慧養老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中國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及論壇將于2021年12月在南京舉辦。中國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旨在加強老年人、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全力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產業、健康管理等產業協同發展,為我國的健康養老產業搭建起一座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創新與創新,助力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國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將在本屆年中舉行,2022年6月28日由中國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2021中國養老產業與養老服務博覽會進行集中展示。
發布會現場發布中國養老行業十大品牌
中國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兼秘書長趙海東說,博覽會自2018年籌備以來,積極吸納養老服務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參與,每年開展兩屆養老產業高峰論壇、2019中國養老服務業創新產品發布會、2019中國醫養結合十大品牌評選頒獎典禮、2019中國國際養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9中國康復輔具技術與康復醫學論壇、2019中國養老服務業投資論壇等行業交流會。
社區智慧養老的發展困境社區智慧養老的發展困境
現今我國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人,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5億,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7.9%,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67億,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1.9%,我國的老年人口規模龐大,養老需求很大,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國家越來越重視養老產業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步完善老齡人口相關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老齡人口相關社會保障制度。
當前,我國的老齡人口數量逐年遞增,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末全國人口數量(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數據,截至2018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1.9%。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給社會養老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一方面,社會對養老產業需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我國養老機構數量和床位數仍是增長的主要增長點,可以說我國養老產業需求巨大。
進入到新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養老產業也在智能化升級。
但是,隨著老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產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如何更好地應對老齡化帶來的養老服務需求,如何全面提升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坪效、能效等,目前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因此,不僅要摸著石頭過河,還要積極擁抱科技創新,積極探索智能化養老服務新模式。
上海電信應用5G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推進智慧養老服務的“智慧”科技化。在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基礎上,上海電信還整合了行業資源,建成了“平安通”呼援通等多項智能化服務產品。上海電信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平安通”能提供的緊急救援服務,已經覆蓋了幾十個社區。
在上海市靜安區,“平安通”已經成為該區民政局下屬的“為老服務熱線”,主要為全區老年人提供熱線服務咨詢、困難老人定位救助、一鍵呼援等基本服務。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社區養老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社區養老的必要性分析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物聯網技術為智慧社區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已經在智慧社區中的許多智慧應用中得到了體現。”隨著物聯網技術在社區的廣泛應用,智慧社區已經成為社區建設的熱點,并且國家政策的扶持和發展也推動著社區的發展。未來的智慧社區建設必將朝著智慧社區方向發展。
然而現如今,智慧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有的社區管理出現紕漏,有的社區物業公司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造成管理方式粗放,社區業主管理存在困難,同時對于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開發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智慧社區的建設需要運用互聯網技術,在信息采集、信息發布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建設內容豐富。在智慧社區中,為了滿足社區居民對于智慧社區生活的需求,智慧社區可以說將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社區生活環境。
融入智能家居系統是實現智慧社區建設的必要條件,所以智慧社區發展必將成為社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智慧社區的建設也需要智能家居系統的支持,為用戶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智慧社區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技術運用在社區系統中的優勢,能夠利好社區物業管理的智能化管理和傳統物業管理模式的改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區生活在管理范圍內不斷提高社區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智能化水平,實現社區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構建現代化社區管理與服務平臺
如今,生活在現代化社區中的人們普遍都對生活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求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更需要精神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人們希望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精神生活的改善。智慧社區建設要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建立現代化的社區管理與服務平臺,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得智慧社區的服務方式更加豐富多樣化。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創新模式,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生活環境。
智慧社區是以住宅小區為平臺,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為一體的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環保的居住環境。
智慧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智慧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打造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領域也進行了廣泛應用,并在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移動醫療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積極的實踐。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為老人健康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養老的主流趨勢。智慧養老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智慧養老通過建立健康養老服務云平臺,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實時、快捷地檢測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狀態,及時、準確地提供緊急救護、生活照料、醫療協助、主動關懷等方面的服務。智慧養老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智能呼叫、云技術、GPS定位、RFID、無線傳輸等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
智慧養老的發展趨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慧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老年人的認可,國家標準明確了智慧養老的發展目標、重點內容及技術路線,為智慧養老的發展指明方向。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相關標準制定
《智慧養老》標準
(2016)
第一章 系統設計
1.1.1 系統設計目標
(1)滿足需求,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掌握和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滿足老年人對信息化技術的需求;
(2)能夠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技術手段,通過識別和采集技術,解決信息缺乏的問題;
(3)能夠輔助運營人員做好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規劃工作,并對服務進行監督;
(4)能夠提供各種業務的管理系統,包括數據交換平臺、信息處理平臺、系統集成平臺、醫療應用平臺、系統管理平臺、備份、恢復等;
(5)能夠提供多種通信手段,包括擴頻通信、互聯網、GPRS、4G等,包括以太網、移動通信、數據交換、電話通信等;
(6)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高效的使用方式。
智慧社區養老模式智慧社區養老模式,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
智慧社區養老模式,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
本期,我們推薦了湖南株洲、湖南湘潭、廣東東莞、四川成都、湖南湘潭等地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模式,供業界參考。
智慧社區養老是一種互聯網+模式,融合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搭建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讓老人及其子女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實時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1、建設智慧養老信息平臺
建設智慧養老信息平臺,通過建立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庫,實現對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和養老服務供給的科學分析、高效調度和合理配置,打造一站式、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平臺,并開發相應的管理系統和應用軟件,為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人及家屬提供智慧的養老服務。
2、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
在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上積極探索老年人養老服務項目,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的供給結構。一是實施“互聯網+”養老服務,構建網絡化、智能化、多層次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在養老服務的專業性、便利性和質量方面具有創新性。目前,已形成從短期照料、短期入住、集中護理、居家養老等不同階段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二是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以智慧化管理系統為抓手,通過服務信息的互動,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多選擇。三是開展健康養老專業知識的宣傳普及,通過多種形式向老年人普及疾病防治、心理慰藉、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四是加強與相關機構和社會公眾的交流合作,發揮好在政府、行業協會、養老服務機構等各方面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專業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推動我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省民政廳將一如既往的為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來源:人民網
本報記者 張君昱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或先行致歉!
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座談會召開
3月16日上午,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座談會召開。
社區智慧養老的政策解讀社區智慧養老的政策解讀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42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00萬人,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老齡化將達到峰值4.87億,“未富先老”,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最難以忽視的問題。隨著養老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國也不斷加大力度發展養老產業,今年6月18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創新持續推進,養老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方面,養老產業也面臨著重要的機遇。政策的助力和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基礎。北京養老產業發展分析(數據來源:《北京市十四五規劃》,2019年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養老產業發展狀況將進入更加注重優化的戰略階段。北京將努力實現養老服務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轉變,到“品質養老”的跨越式發展,養老產業不僅將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更為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新的發力點,也是破解我國養老服務難題的有效途徑。同時,該行業還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長,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困擾社會和百姓生活的重要問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高于國際標準的近2.53%,預計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會超過20%。本次調研顯示,失能失智老人數量占老年人口的55%,而在我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總體上供給不足。 但是,由于我國養老服務業處于初期起步階段,在缺乏優質醫療資源的前提下,這樣的養老機構的供給還遠不能滿足居家老人的需求。
本文標題:社區智慧養老的發展困境,社區智慧養老的研究意義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2900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