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5萬,這是截至2020年末江蘇徐州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數量。隨著老齡化程度越來越深,養老服務亟需高質量發展。社區作為養老的重要一環,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近日,江蘇徐州升級社區養老服務的實踐答卷,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其中,徐州市云龍區、邳州市、銅山區、泉山區、鼓樓區共5個區(市)分批入選省民政廳、財政廳確定的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地區名單,入選數位列蘇北第一。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泉山區翟山街道管道社區、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邳州市東湖街道壩頭社區共四個社區入選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擬命名名單。徐州的社區養老有哪些服務?形成了怎樣的特色?又如何打造高質量的老年生活?記者走訪四個老年友好型社區,探究社區養老的徐州模式。
從居家到社區,一站式養老服務全
老有所養只是基礎,老有頤養才是更高目標,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是應該關注的重點。徐州市積極發展一站式養老模式,讓養老不離家,將服務送進門。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一站式養老的實現路徑之一,它將養老服務嵌入社區,為老年人打造第二個家,開辟居家社區養老相融合的新模式。
在徐州邳州市東湖街道壩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熱鬧非凡。心理咨詢室內,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為一位老人排憂解難;閱覽室內,一位退休的老人正在潛心作畫;棋牌室內,老人們圍坐一團聊天娛樂,房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這便是壩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日常,通過梳理老年人基本情況,壩頭社區盡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娛樂、健身、心理咨詢、健康理療等各種服務應有盡有,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安享晚年生活。而壩頭社區只是徐州社區養老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其他社區也在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深耕服務精細化,完善一站式服務,提供有成色有特色的養老服務。
在徐州金龍湖街道福鑫社區,3+N運營模式辦得有聲有色。以助餐、助浴、助醫服務為依托,社區提供日間照料、文化娛樂、康復護理、家政服務、老年代購等養老服務項目。
徐州泉山區金山街道日間照料中心每周組織義診、健康講座,為轄區100余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免費體檢與評估,每天服務老年人80余人次。
一站式養老既是居家養老的一種延伸,又豐富了社區養老的內容,能夠滿足老年人原居安養和持續照顧的需求。
十三五以來,徐州共建有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0個,基本形成15分鐘養老圈。根據十四五規劃,徐州將不斷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打造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
從獨居到群居,集中式養老有陪伴
走進徐州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關愛之家的一個小院,整潔的庭院,明凈的窗戶,檐下擺放著一些盆栽,幾個老人正悠閑地聊天,李大爺告訴記者:村里特別關心我們這些老人,每年都給我們購買意外傷害險,而且住在這里能有個伴,串門溜達很方便。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向城市流動,空巢老人的數量大幅增長。農村老人面臨著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和社會養老服務不足的雙重困境,生活和情感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如何為農村老人撐起一把保護傘,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生活?以集體建院、集中居住、統一照護為特征的老年關愛之家為徐州農村養老做出了有效示范。老年關愛之家打破了傳統的養老院模式,將住區家園化,打造老年集中居住區。
徐州潘樓村立足本村實際,將關愛之家設計為一戶一院,入住的老年人可以根據喜好布置住房,營造家的氛圍。同時,每戶安裝24h一鍵通對接老年服務站,由專設的服務團隊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務、保障安全。
老年關愛之家這種集中式養老模式契合農村現狀,在農村得到了良好發展。睢寧縣雙溝鎮官路社區關愛之家建筑面積達3500平方米,房內家電配備齊全,政府補貼餐食,專人負責衛生清潔,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
徐州嵐山鎮胡集村老年關愛之家更是免費供水供電,老人自帶米面、合伙做飯,他們還自發組成生活組、食堂管理組、環保組等多個小組,互相幫助、互相關愛。
集中式養老利用農村閑置土地資源,通過低成本構建、高效率服務,滿足老年人吃、住等多方面需求,讓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從被動到主動,積極式養老促有為
隨著徐州進入新發展階段,養老需求逐漸從保障生存型向品質生活型轉變,老年人的社會角色逐漸從接受照顧型向尋求社會參與型轉變。因而如何讓老年人充分發揮余熱、實現積極養老顯得尤為重要。
徐州新沂市棋盤鎮新湖村的退休老黨員組建了一個老支書調解團,村里有什么矛盾糾紛都請他們出面。在調解團的老黨員看來,村民事無小事,幾年來,鄰里關系越來越和睦,鄉風越來越文明。
在徐州泉山區翟山街道管道社區,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離休老同志組建夕陽紅議事會、我愛我家義務服務隊。夕陽紅議事會秘書長李慶鵬說:議事會在管理者和居民心中架起了一座連心橋,不論是住房調整、燃氣同城同價,還是擬建公用廁所選址,我們成員都積極參與,發揮余熱。
通過參與社區治理,老年人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為社區做貢獻,做到有所為,讓積極養老成為現實。管道社區的離休老同志或是在適老化改造中獻計獻策,充當參謀;或是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美化社區環境;或是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傳授知識技能。
此外,老有所學也是積極養老的一種方式。根據《徐州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徐州實施養老服務+行動,支持徐州老年大學、徐州第二老年大學通過建立分校和教育網點向街道、社區輻射,健全完善市、縣、鎮三級老年教育網絡。
徐州云龍區昆侖社區充分整合社區資源,邀請能人達人擔任教師,在社區二樓活動室開辦老年大學,老年人可自主選課。
徐州管道社區的老年大學由來已久,每年9月招生,開設舞蹈、瑜伽、書法、攝影等12門課程,社區書記張孝明說:每年報名的人都很多,今年我準備舉辦一個以笑臉為主題的攝影展,讓攝影班的老年同學拍攝社區內的笑容。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徐州廣泛匯聚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讓老年人有所為、有所學,實現人本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發展。
從物質到精神,文化式養老增樂趣
每到周五,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徐州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村部就熱鬧起來了,一場周末舞會即將開始。村里的老人三三兩兩為伴,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以文化興村、文化立村的馬莊村為徐州文化養老做出了有效示范。除了周末舞會,馬莊村每年還開展五好家庭尊老孝親家庭評選活動,鼓勵年輕人逢節假日給老人送禮物、買鞋、做衣服,張榜公布以示鼓勵。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簡單的物質養老顯然無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養老漸漸成為一種趨勢。徐州不斷轉變養老觀念,以馬莊村為代表,社區積極將文化活動融入養老服務中,促進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
通過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推行以尊老、敬老、養老為主題的孝文化建設,弘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傳統。
徐州睢寧縣大白村舉辦重陽餃子宴,邀請全村一百多位80歲以上老人參加,村民志愿者齊上陣包餃子,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品嘗熱騰騰的餃子,重陽親情更濃厚。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給老人集體過壽,老人們披壽帶、吃壽桃、領長壽金,度過一場難忘又歡快的集體生日。
文化養老平臺建設也是文化養老的重要一環。鼓樓區銅沛街道機場社區建立老年精神關愛站,添置電腦、理療康復、茶具、棋牌、圖書報刊等休閑設施及用品,并設立棋牌娛樂區、康復健身區、心理疏導區、咨詢聊天區等六大服務區域,豐富社區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養老的實踐中,徐州不斷強化愛老觀念,為老年人安排適當的文化活動,守護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養老承載著千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環。對于老年群體而言,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有所養、有所依,更是所學、有所為、有所樂。徐州對養老服務持續升級,重設施建設更重服務優質,重物質保障更重精神追求。各社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形成社區養老的徐州特色。展望未來,老有頤養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幸福徐州的建設將邁上新臺階。
本文標題:江蘇徐州: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構建四式社區養老新模式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33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