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是全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醫養康養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生育津貼制度,減輕家庭生育負擔;發放隔代照料補貼,解決家庭照顧子女的后顧之憂圍繞一老一小話題,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增加供給,滿足一老一小多層次需求
目前,不管是托育服務,還是養老服務,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供需失衡。省政協委員、景縣副縣長鄭丹表示。
一組數據證實了鄭丹委員的感受:單就養老來講,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接近1500萬,但養老床位僅有21.4萬張左右。
如何對癥下藥,解決服務供需錯位難題?
進一步完善當前養老政策,引入社會資本,打造專業養老社區,改變當前政府為養老機構主力軍的現狀。探索醫療機構延伸至社區,護理延伸到每一個家庭,統籌推進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醫養康養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同時,發展普惠性、互助型養老。鄭丹委員建議。
發展普惠性、互助型養老的話題,引起了省人大代表,承德市雙灤區元寶山街道御祥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杜向榮的共鳴。
2011年,我們將時間銀行這種儲蓄和激勵機制引入養老服務中。杜向榮代表說,這種民間互助養老方式對動員各類人群組建志愿服務組織、義務為老人提供服務、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杜向榮代表認為,破解養老服務主體不足難題,可以在更大范圍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建立養老積分累積制度,通過志愿服務引導群眾參與養老服務,按照服務類別換取積分,積分置換可為個人提供養老保障。在此基礎上,建立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與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數據對接,將服務信息存于云系統中,便于儲戶取兌。
養老問題迫在眉睫,生育問題則關乎長遠。
去年三孩政策正式出臺,但許多年輕人卻選擇觀望,其阻力主要在撫育成本大、影響女性職業發展等方面。
連續幾年兩會,省政協委員、省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處處長武云秀都聚焦養老和嬰幼兒照護問題。在今年省兩會上,她建議,改革完善生育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孕前孕期生育全過程醫保全覆蓋,將孕前孕期檢查費用納入醫保保障范圍,區分不同年齡、不同就業情況等多重因素,完善生育津貼制度,減輕家庭生育負擔。同時,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實產假哺乳假制度,探索建立父親參與育兒、共享育兒假等制度,共擔育兒責任。
多位代表委員在平時的走訪和工作中發現,越來越多的雙職工家庭都面臨一個難題——3歲以下的娃娃誰來照看?
去年,我省制定出臺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這對廣大雙職工家庭來說,是個好消息。武云秀委員說,下一步重點在落實上。她建議,大力發展普惠托育,將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公共服務范疇,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提升0至3歲入托率,并對隔代照料發放補貼,解決家庭照顧子女的后顧之憂。
加強配套,保障養老和托育的土地、資金等要素
省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衡水市中心支行科員郝宏銀在調研中發現,養老機構還普遍沒有和醫療、互聯網以及專業的護理掛鉤。沒有醫療保障、專業護理、遠程診療作后盾,老人若突發危險疾病,就可能導致搶救不及時。
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是社會資本參與度還不夠高。多位代表委員表示,他們在調研時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養老機構盈利有限,加之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這就造成了老年人不愿意進養老機構,進了也達不到預期的局面。
對于養老和托育,無論是建設服務驛站,還是增加社區活動空間,要解決的一個最關鍵要素,就是土地。
受小區條件所限,現有的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省人大代表、省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樊雅麗建議,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騰挪更多的共享公共空間,新建、改建、引進一批日間照料中心、配餐中心、洗衣房、菜鳥驛站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片區整體功能。
此外,樊雅麗代表認為,不僅是室外改造,適老化住宅建設也應跟上腳步。她建議,支持裝修、裝飾、設計等相關領域企業主體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推動適老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持續提升。
但目前適老化改造以財政補貼為主,主要滿足經濟困難老人的剛需,沒有形成市場規模。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經驗,采取地方政府補一點、個人出一點、公益捐一點、市場讓利一點的辦法支持適老化改造。樊雅麗代表說。
為保障托育機構有利發展,郝宏銀代表則建議,完善服務設施,通過政府補貼、減免租金等形式引入托育機構為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對投身托育服務的企業或者個人,探索通過減免單位稅收或減輕單位社保額度等方式,鼓勵其開展服務。
提升水平,讓服務更專業更標準
有了養老機構,就能高質量養老?有了托育機構,就能打消家長們的焦慮?
養老產業歸根到底是做服務,護理又是養老服務的核心業務。從近年來我省養老服務發展狀況看,人的數量、素質直接決定著養老服務的層次和水平。郝宏銀代表說,現在專業的護理人才匱乏,原因無外乎勞動強度大、專業性強、收入偏低等。
如何補齊專業人才短板?
郝宏銀代表建議,引導并鼓勵大中專院校設置老年醫學護理專業,增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同時,政府應出資開展有關培訓和技能鑒定,落實特崗津貼、公益崗位扶持、社會保險補貼等多種補助,切實讓護理人才供得上,更留得住。
樊雅麗代表則關注早教(早托)機構管理問題。近年來,0至3歲孩子的早期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早教市場的規模正步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期,由于缺乏準入標準,早教機構行業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
我省制定出臺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中明確了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申報條件、建設目標和評價標準。有了標準,還要積極引導、規范管理和有效監督,才能提升服務質量,讓家長放心。樊雅麗代表建議,在市場監管和民政部門審批中增加托育機構注冊的專門類別,嚴格準入管理,確保托育機構設施建設規范化,依托信息化手段,對機構進行及時監管和業務指導。
她舉例說,攝像頭24小時無死角全覆蓋、錄像視頻定期備份和隨時備查,應該作為托育機構底線標準。在現階段,服務人員全員具有專業資質,可以作為示范標準,在服務隊伍發展比較充分以后,就需要將其轉換為底線標準。服務標準和規范應具體劃分為若干等級,收費水平與之掛鉤。
多位代表委員也建議,嬰幼兒照護需要職業化、專業化,應單獨出臺職業化管理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人才培訓。
本文標題:民生熱議,加強扶持,全力解決一老一小難題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32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