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歐曉理司長的發言非常接地氣,問題看得準,把脈很準確。按照這個思路扎扎實實、從每一件小事、具體事抓起落實好,一老一小的問題定會得到很快得到根本解決。
我們不能夠在最基本的需求沒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詩和遠方,不能讓城里老年人在互聯網時代成為需求孤島,也不能讓農村老年人八九十歲高齡還要自己劈柴做飯。這些好高騖遠的事例在基層確實不少;城里老年人需求孤島問題表現很突出,我把它稱為燈下黑,而城里老年人為了不給社會添麻煩,往往默默自己承受。必須強調的是目前確實有農村八九十歲老人不僅自己劈柴做飯,而且還要照顧孫子輩。這類現象不是個例。高層已經關注到了,接下來徹底解決就不會遠了。
我們要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務逐步覆蓋80%以上的社區,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能達到100%。設想非常接地氣又實用,必須按照時間表落實好。一個問題是,大城市的概念是指什么?是指一線城市?還是省會以上城市?我的建議是省會以上城市在五年內都要實現老人助餐服務全覆蓋,特殊困難老人月探率100%。
以家政進社區為牽引,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健康、文化、體育、維修、助餐、零售、美容美發等社區服務,構建24小時生活鏈和15分鐘生活圈。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構想。現在獨居或者二老家庭居多,老年人最需要這些具體服務,包括水管漏水需要維修,燈具需要更換,家里窗玻璃等需要打掃等家政服務需求很大。構建24小時生活鏈和15分鐘生活圈非常有必要,越快落實越好。
我國老齡化社會已經進入中度期。無論從統計數據來看,還是現實觀察,商場、廣場、機場、公園、植物園、旅游景點等老年人越來越多。今年和明后年正好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生育高峰那代人密集退休年齡。有數據顯示,今后幾年每年退休人員在2300萬左右。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據。社會服務資源、養老金、子女負擔、整個社會養老成本都會急劇緊張和加大。加上出生率下降,人口凈增加或在零增長以下,社會轉型撲面而來。
全社會都要迅速轉向老齡化思維模式里。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設施規劃等等都要首先考慮老齡化社會的現狀。大到養老金多渠道籌集、退休制度改革,小到公共廁所設計、公共道路包括人行道規劃、塑膠跑道鋪設、公園植物園馬路邊座椅凳子安裝等都要考慮老年人的需求。
我國養老最可行的模式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建設一個人力資源充足、專業服務隊伍完備、數字化電子化居家服務的現代化社區服務體系等已經勢在必行了。
同時,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服務業勞動力需求很大,能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本文標題:不能讓老年人在互聯網時代成為需求孤島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01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