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反復和防控趨于常態化,但是對于經濟環境的沖擊卻是實實在在的。滯脹周期內,原本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養老問題如今也一步步走到臺前,成為各年齡層都開始聚焦和考慮的重要事項。
截至去年10月,全國已經有16個省份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惠及7209萬城鄉老人,最高地區每月上漲100元。而在11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中的文章表示,2022年養老金極有可能迎來連續第18年的上漲,這對于廣大退休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當前國內老齡化程度嚴重,而且今年也將迎來1962年第一波人口激增時期的人員退休浪潮,未來幾年社保體系都將面臨巨大挑戰,但是在經濟下行時期,盡管壓力巨大也必須做好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工作,尤其是針對高齡人群,諸如北京、上海等地區還給予額外的高齡養老補助,所以持續上調養老金雖然看起來有違當下的現實情況,但也是一種無奈的必然選擇。
對于目前已經退休的人員來說,無論到手的養老金是多是少,都似乎已經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對于還沒退休的打工人來說,不僅要為延遲退休做準備,還要提前規劃好未來的養老生活。那么,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我們怎么做才能盡可能地讓自己退休之后能享有更多的養老資本呢?
第一條路:從計發公式入手,尋求解決方案
退休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 退休上年度當地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2 * 本人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1%
繳費指數 = 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社會平均工資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歲退休時139個月)
從公式來看,享有高退休金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鐵飯碗、去一線、漲工資、熬工齡。如果你還風華正茂,有擇業的機會、精力和能力,那么考慮從事老一輩口中的鐵飯碗行業確實是一種選擇。諸如國企、事業單位以及實力較強的大型私企,通常在員工的福利保障待遇方面具有質的優勢,目前像離退休干部、有職稱的教師、大型企業高管等人群的養老金一般都在萬元以上甚至更高。
另外,大城市的社平工資相對更高,在相同條件下在一線城市退休在理論上可以拿到更高的退休金。除此之外,想要拉高退休金,就要橫向拉長工齡或者縱向抬升自己的工資水平,所以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惡劣,也不能自暴自棄甘愿躺平,否則你當下荒廢的每一秒都會變成未來損耗的退休金。
第二條路:跳出思維定勢,儲備養老靠自己
很多人時刻關注社保和養老制度的動態,尤其近年來高層針對養老體系動作頻頻,個人養老金賬戶工程、養老金認證方式升級、社保信息系統聯網每一個消息都牽動著神經。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被動接受被安排的養老命運的同時,其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主動掌握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品質。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年金保險。前不久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旨在推動養老保險公司和養老金管理公司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更好服務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減震器,具有和其他金融類產品所不同的穩定屬性,也擁有無與倫比的經營保護機制(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九十二條),正因如此,年金型保險產品的復利增值方式、相對穩健的經營模式以及資金傳承的功能也漸漸被人們所了解,成為儲備養老的不二之選。所以,如果你的保障完善并且想要通過強制儲蓄來實現養老儲備,那么不如盡早購買一份年金保險,剩下的交給時間和復利。
以上內容不構成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標題:養老灰犀牛來襲,如何應對養老危機?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896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