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黨和國家正高度重視發展銀發經濟。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保障。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提出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發展適老產業,大力發展養老相關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強調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
與重視同步而行的,是日益加快的老齡化步伐。2021年末,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4%,從2000年的輕度老齡化社會轉為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2021年末全國人口數較上年末增加僅48萬人,創1962年以來新低。中國已經進入零人口增長波動期,即將開始人口負增長。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老齡化有明顯的地方差異。根據七普數據,按60歲以上人口占比計算,2020年末全國為18.7%。具體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超過20%,共10地,依次為:遼寧25.72%、上海23.38%、黑龍江23.22%、吉林23.06%、重慶21.87%、江蘇21.84%、四川21.71%、天津21.66%、山東20.90%、湖北20.42%。
第二層次為15%~20%,共14地,依次為:湖南19.88%、河北19.85%、內蒙古19.78%、北京19.63%、陜西19.2%、山西18.92%、安徽18.79%、浙江18.7%、河南18.08%、甘肅17.03%、江西16.87%、廣西16.69%、福建15.98%、貴州15.38%。
第三層次為10%~15%,共6地,依次為:云南14.91%、海南14.65%、寧夏13.52%、廣東12.35%、青海12.14%、新疆11.28%。
第四層次為10%以下,共1地:西藏8.52%。
不同的老齡化進程,意味著各地推動銀發經濟的方向也不相同。
第一類情況,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經濟基礎好,有能力實現比較好的社會保障,發展銀發經濟的重點是探尋老齡社會下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性、全局性解決方案。例如,經濟發展理論的創新、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形成、發展戰略的調整、商業模式的轉換等一系列重大課題。
第二類情況,如重慶、山東、湖南等地,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雖然老齡化程度加深,但少子化不明顯,發展銀發經濟的重點是催生新人群、新職業和新組織的主體創新;促進新技術、新主體、新聯接交換的關系創新;發展面向全齡群體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目的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第三類情況,如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經濟發展一般,人口流失嚴重,老齡化與少子化同步加深,需要中央在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大力扶持。發展銀發經濟的重點是構建多元化、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的協調發展。
但是,很多地方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時,認知往往還停留在健康產業、養老產業的層面上,甚至局限于單一的養老服務行業,嚴重束縛了自己的頭腦和手腳。例如投入大量土地和稅收優惠,推動以養老為主題的養老小鎮或以健康為主題的健康小鎮,引進國外養老集團入駐成立高檔養老社區,建設以養老或醫養結合為主題的產業園區。
實際上,地方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時,一定要結合當地老齡化特點,理清思路,科學施策。這個科學非常重要。對企業來說,地方提供的土地和稅收優惠固然重要,但這些舉措都只是節流,還算不上開源。特別是銀發經濟剛剛興起,還沒有形成很好的商業模式,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的嘗試和創新。為此,地方一是需要為企業提供全面完整的人口數據,如各年齡群體的分布情況、收入水平、家庭狀況、需求特征等。二是可以參照無人駕駛試點區域,為企業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重要的環境和政策支持。例如,通過建設適老化試點街道,為構建適老化社會提供試點;通過實施養老服務負面清單制,嘗試多樣化養老產品與服務;通過設立免費WiFi覆蓋區域,推動智能化與老齡化的融合發展之路。
更重要的是,地方在構建銀發經濟產業鏈時,一定要跳出養老企業的小圈子,找到能夠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中催生化學反應的關鍵企業。舉例來說,一是從事新材料研發的企業,推動研發成人紙尿褲、護理墊、護理濕巾的新材料,老人衣服鞋帽的新材料等。二是從事人工智能企業,推動研發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傳感、智能監測、智能評估等新技術。三是新型人力資源企業,推動老齡人才開發、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培訓等新職業。四是平臺企業,推動建立在適老化基礎設施上的創新型政務和社會支撐平臺,為全齡群體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政務服務產品,完善各類社會組織分工,形成新的生態結構。五是新型技術評價或適用性評估實驗室,推動環境無障礙產品、社會適老化產品的質量提升和市場普及。
從國家到地方,銀發經濟肩負順應老齡社會新需求和推動經濟社會新發展的雙重任務,空間無限,機遇重重。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地方推動銀發經濟,關鍵是要立足當地特點,搭建起一個具備持續性、協同性、集聚性的示范體系,引導關鍵企業進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培育一個多行業、多領域相融合的新興銀發產業,形成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銀發經濟。
本文標題:我國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地方如何發展銀發經濟?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879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