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順義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要義,努力構建全方位養老服務體系,將安心、舒心、暖心的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的身邊、床邊、周邊,助老年人有所養、有所享,體味最美夕陽。
養老院開在家門口安心家泰養老照料中心位于順義區西馬坡中晟馨苑小區東側,是順義區首批新建住宅小區配建的養老設施。這里院落不大,但適老化設施卻處處體現著為老服務的精細:原木色的床上安有扶手、欄桿,方便老人起身使用;床頭柜、電視柜均是原木色和白色組合,干凈整齊又不失溫馨;衛生間明亮整潔,馬桶、洗漱臺、淋浴區周圍有扶手和結實的沐浴椅。除此之外,房間內電視、空調、暖氣等設備也一應俱全。
家泰養老照料中心設施
郭先生是家泰養老照料中心入住的第一位老人。由于患有血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老人行動不便,且每天半夜需要更換五六次紙尿褲。在家居住時,雖然有保姆照顧,但仍十分耗費家人的精力。老人家原本就住在中晟馨苑小區,一次遛彎的時候他發現了這家養老機構,經過多次的考察,毅然決定住進這里。
家泰養老照料中心院長楊雪琴介紹,中心的護理員和工作人員的日程從每天早上5點30分開始,給老人準備早餐,照料老人穿衣、洗漱、吃飯,測量血壓、提醒老人吃藥或者給老人喂藥,推老人遛彎兒曬太陽。中午照顧老人午睡,到晚上給老人洗腳、陪老人看電視,直到老人睡覺后,還會有值班人員定時看護。她說:每位老人飯量多少、飲食喜好、幾時吃藥、半夜多久換一次紙尿褲等,護理員那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臺賬。
在魯能溪園小區,順義區另一處新建小區配建養老設施項目——雙豐麗園養老照料中心自2020年底投入運營,目前已經接收了29位老人入住。除了給老人們全方位的呵護之外,豐富的文化活動是麗園養老照料中心的特色。水彩畫、貼紙畫、剪紙、種植小盆栽、做蛋糕、包元宵、文藝匯演中心會根據時節變化、節日場景、流行元素等不同情況,組織老人們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不斷為老人們的生活增添新活力。現在,中心的文化墻上已經貼滿了老人們的活動照片,一張張笑臉,鐫刻著幸福的時光。
雙豐麗園養老照料中心組織活動
在對老年人機構養老的需求調查中,順義區發現老年人對就醫、健康管理的服務要求尤為突出。為此,順義區根據入住老人的基本情況,統籌區內醫療資源,積極探索醫養結合工作模式。
順義區第一社會福利院經過實踐摸索,于2017年6月將京順醫院的醫療服務引入機構,在院內設立了老年病醫院門診部。2018年,院方將院內一棟休養樓升級改造為老年病醫院住院部,設置照護區、門診區、住院區三大功能區域,進一步完善了配套設施,形成了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的全新養老模式。現在,住在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份規范化的健康檔案,醫生、護士、護理員聯合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同時,開通綠色就醫通道,院內老人可持醫保卡就醫,實時結算,并享受優先掛號、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入院等醫療服務。
順義區第一社會福利院
除了順義區第一社會福利院,順義區還有5家養老機構內設了醫務室、12家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簽訂了醫療服務協議,均具備醫療服務功能,積極開展上門送藥、醫療巡診等,年均服務老年人2500余人次。
此外,為提高養老機構整體服務水平,順義區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公辦民營工作,大力改善鎮辦敬老院設施環境;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養老機構。近年來,龔平生態養生園、仁達養老院、北石槽鎮養老照料中心、旺泉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等養老機構相繼投入運營,全區養老機構達到22家,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驛站養老多姿多彩舒心順義區北石槽鎮寺上村幸福晚年驛站負責人李小紅聽說村里住了一位書畫大師劉老師,為豐富轄區老年人文化生活,她登門拜訪,請劉老師到驛站教授書畫,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此后,他每周都到驛站免費開展一天公益教學,一教就是3年多。這期間,除了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受政策所限,老人們的公益課從未間斷。如今,村里不少老年學生都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成就感滿滿。
寺上村幸福晚年驛站教學活動
后沙峪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順義區具備托養功能的驛站之一,通過與后沙峪空港醫院建立醫養合作關系,每個月為站內老人開展體檢及膳食指導工作。驛站在老人臥室配備了專業的護理床、呼叫器等,護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尤其對褥瘡護理非常有經驗,先后有3位重度褥瘡老人在此治愈。也正因為如此,后沙峪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19張床位經常處于滿員狀態。
后沙峪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李先生就是這里的常客。老人身體不是很好,孩子經常出差,每當孩子出差了,他就到驛站小住,由驛站負責一日三餐和生活護理。平時不在驛站住的時候,李先生也經常參加驛站的活動。
自2017年啟動養老服務驛站建設工作以來,在區、鎮街、村居的共同努力下,順義區共建設養老服務驛站58家,其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8家,農村幸福晚年驛站30家,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服務、文化娛樂、健康指導、心理慰藉等服務。除了短期托養、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助餐服務等功能外,自今年起,順義區58家養老服務驛站還將承擔轄區城鄉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其他家庭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老年人等約7300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的基本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和呼叫服務。
老年餐桌服務到位暖心2月13日中午,順義區頤福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劉金蘭懷里揣著保溫桶,冒著大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向社區居民張先生家走去。張先生是一位獨居老人,自從頤福源老年餐廳開業,他就經常光顧,遇到天氣不好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打個電話給餐廳,工作人員就會送餐上門。那天雖下大雪,張先生依舊準時吃上了飯菜,吃著自己最愛吃的肉片、豆腐和花卷,老人心里熱乎乎的。
頤福源老年餐廳老人使用智慧點餐系統
頤福源老年餐廳2015年建成,按照政府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方式,由石園街道免費提供場地,構建了1個配餐中心+1個老年餐桌+6個社區助餐點+多個義工上門送餐的為老助餐服務體系。餐廳還自主研發了為老助餐智能管理系統,將老年人身體健康和飲食習慣等信息,與食品營養成分、食物口感口味等數據信息進行比對和篩選,運用智能分析系統為老年人建立個性化的健康菜品數據庫,形成個性化菜單和科學健康飲食建議,引導老年人養成營養膳食的生活習慣。
近年來,順義區積極調研老年人用餐需求,明確老年餐桌建設任務,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采用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式,以養老服務驛站助餐服務為主,養老照料中心開設助餐功能為輔,鼓勵社會化餐飲機構參與的建設思路,優化老年餐桌布局,落實各項補貼政策,為居住在順義區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開展就餐服務。目前,該區共開設老年餐桌37家,可保障周邊9萬余名老年人就餐,月均服務約4.6萬人次,讓老年人吃上暖心飯、放心飯。
今年,順義區將繼續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計劃在空港街道、旺泉街道、南法信鎮和李橋鎮各新增1家養老服務驛站,達到每兩萬名常住人口擁有1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標準;加強調度,推進高麗營鎮觀承順園小區、石園街道合院小區兩個配建項目投入運營,增加養老床位140張。
同時,將繼續開展養老機構和驛站星級評定及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對運營管理、服務項目、服務質量、設施設備、人力資源、制度規范、安全工作等方面進行再培訓、再檢查、再整改、再提升,進一步提升為老服務水平,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編輯:佳祥 安安
北京社會建設和民政
本文標題:順義區構建全方位養老服務體系,以安心舒心暖心守護最美夕陽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792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