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圖說:靜安區3000多名老伙伴特殊時期結對保障全區1.8萬名孤老等特殊老人生活無憂,幫助配藥、送餐、送菜、開展核酸檢測等。 來源:靜安區老年協會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江躍中)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靜安區老年協會依托14個街鎮的老伙伴志愿者充實一線力量,結對保障全區1.8萬名孤老、獨居老人、高齡純老家庭老人,特殊時期生活無憂,幫助他們配藥、送餐、送菜、開展核酸檢測等樣樣都干。
熱飯送到老人家中
靜安區老伙伴項目由區老年協會承接,已堅持實施多年。截至今年1月底,老伙伴項目由3446位志愿者,結對孤老624人、獨居老人10753人、高齡純老家庭老人6623人。
在疫情突襲申城之際,區老年協會向14個街鎮老伙伴志愿者發出倡議書,及時調整項目結對服務關愛模式,以每天電話、微信等遠程方式慰藉關愛老人,及時應對老人們在特殊時期的各種生活需求,如遇老人緊急就醫時,志愿者會及時聯系居委會幫忙解決,在疫情封閉管控狀況下,盡最大努力做到結對老人的生活不受影響。
4月1日靜安區迎來了全面封控的第一天,上午10時30分,南京西路街道志愿者奚菁露已穿戴好防護服,等候在供餐單位門口,等待分發餐食。然后按送餐名單,逐一把午餐送到獨居高齡老人家。采用無接觸式,把午餐放置指定位置,再由老人拿取。也有些老人家由小區保安幫忙送餐上門。
在芷江新村居民區,小區助餐志愿者盛瑞蘭已經早早等在了小區警戒線的另一端,送餐車一到,盛師傅便將飯盒裝進了保溫袋,送往年逾90的獨居老人陳榮秋的手中。從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出發,到來到最后一戶居民陳榮秋的手里,這份已經經過多人之手傳遞的盒飯,還是熱乎著的。
嚴伯伯,今天飯吃過了嗎?我這里有一份居委會發的盒飯我給您送來!掛了電話,臨汾路街道汾西路260弄居民區車輪食堂聯絡員蔣雅芬,剛結束小區的志愿者工作,她就拎著盒飯,來到了獨居老人嚴伯興家里。由于小區封閉,車輪食堂的送餐員進不來,嚴伯興的吃飯問題難以解決。作為嚴伯興的老伙伴結對志愿者,蔣雅芬主動承擔起了為嚴伯興送飯的責任。蔣雅芬的丈夫對此也十分支持,第二日親手做了飯,讓蔣雅芬一起帶給嚴伯興,接過熱氣騰騰還葷素搭配的飯盒,嚴伯興滿臉笑容連聲道謝:要不是小蔣,我這還不知道怎么辦,太謝謝你們了!
訂菜買菜送菜上門
小區封控,出門買菜成了老人的一大難題,高齡老人生活中碰到的困難,牽動著老伙伴項目工作人員的心。靜安區老年協會老伙伴項目組工作人員,主動和彭浦鎮老年協會老伙伴項目的志愿者對接,采購新鮮蔬菜,一同前往萬榮新苑居委會看望幾位老人: 89歲的老黨員孔榮生老人是位老黨員,也是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上海市勞動模范;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離休老干部宋全江的遺孀,87歲的獨居老人杜玉欣老人;孤而不孤,幸福安享晚年的84歲特困供養老人林松麟;為社區美麗建設,熱心奉獻的原社區志愿者85歲的金蔚然老人;身患重病把志愿者當作自己親人,無子女純老家庭老人87歲的竺根昌老人。
志愿者們分別為老人們送上了新鮮的時令蔬菜:胡蘿卜、蓮藕、菠菜、菌菇、金針菜、鴨蛋等,同時提醒老人要做好疫情防控、居家健康和生活安全,有困難可以隨時聯系志愿者。老人們接過志愿者送上的新鮮蔬菜,激動不已,感慨萬分:多虧了志愿者的及時相助,攙扶我們做核酸檢測、到醫院配藥、菜場買菜等生活中的瑣事,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感謝老伙伴志愿者細心周到的熱心服務。
封控前的3月28日至3月31日,大寧路街道延長志愿者潘瑛為高齡獨居老人周志勛送菜,志愿者陳艷萍利給不會網購的結對獨居老人俞志祥網上訂菜,2199弄志愿者虞紅秀幫獨居老人周國昌買菜送上門,667弄侯林妹為獨居老人錢磨龍送菜上門。
陪送摔倒老人就醫
靜安寺街道的老伙伴志愿者當起大白,他們帶領結對老人配合醫生做好核酸檢測,給困難老人送飯,陪送摔倒老人上醫院就醫。
這幾天,共和新路街道進行了二輪抗原核酸檢測,街道老年協會老伙伴計劃項目組志愿者積極行動起來,協助居民區確保1550位老伙伴抗原核酸檢測不遺漏。街道25個居委會的老齡干部和志愿者,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關照老伙伴們在家等候,并在居委會安排下,上門送達抗原核酸檢測盒,傳授自行檢測的方法,注意事項等。家豪城居民區對不會操作自測或不敢自測的老伙伴,由志愿者攙扶他們到小區指定點,請醫務人員幫助操作。洛平、柳一等居民區對行動不便或臥床的老伙伴,安排專業人員上門為他們開展抗原核酸檢測。
在與老伙伴的聯系中,得知有些老伙伴需要配藥。街道老伙伴計劃項目負責人在街道的組織下,與市第十人民醫院、區中醫醫院、社區衛生中心等聯系,專門為老人配藥。
本文標題:靜安3000多名老伙伴特殊時期結對保障特殊老人生活無憂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792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