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相繼推出了一些家庭養老樣板間,但大多集中在適老改造方面。相比之下,上海的樣板間還原了一整套老年人居家養老環境,在適老化改造的同時,還配備智慧養老項目、上門服務等。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地方政府在嘗試破解居家養老的痛點,但是在推廣、落實方面往往遭遇滑鐵盧,以至于出現口碑好卻推廣難的尷尬。
智能的樣板間
走進位于江川路344號的上海(閔行)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基地,這里仿佛一間包含了各種養老場景的樣板間——這是全國首個實景式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基地。在基地中展示的居家養老場景分為餐廚體驗區、客廳體驗區、臥室體驗區、衛浴體驗區等核心模塊,展示不同生活空間適老化標準和產品、服務項目等。打開窗簾關閉電視關燈每次,來樣板間體驗參觀的老人都非常興奮,隨著一句句口令,房間里被點名的智慧應用便開始工作。
在試點一段時間后,閔行區開始在各街鎮宣傳推介家庭養老樣板間。89歲的蘇先生是首批嘗鮮用戶之一,獨居的他想要一點安全感。有一次,我吃藥時膠囊卡在喉嚨口,摔在地板上暈了過去。蘇先生談起獨居困境,直言有些后怕。如今,享受服務一年多,蘇先生有了安全感,現在遇到急事,腕表一按就可以直接呼叫社區管家,他們馬上就上門了,很可靠。
就在不久前,81歲的張連發哮喘發作,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危急關頭趕緊按下了手環上的求助電話。幾分鐘后,結對的社區管家和新虹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護士一同上門,協助他吸氧、服藥等,張連發很快緩了過來。
在上海閔行區,享受全方位照護的還有200多位空巢、高齡獨居的老人。在新虹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一塊信息大屏上,實時鏈接著分布在街道各居委200多位居家老人的安全和健康狀況。老人是否臥床、睡眠情況如何、離開床位或離家有多久、心率血壓是否在正常范圍內,都在24小時監控中;老人在家出現突發情況或有求助需求,也會立刻有人響應,必要時快速上門服務。
護老三件套沒想象的貴
考慮到老人的消費習慣和接受程度,居家養老基礎套餐價格并不貴——老年人每月支付598元,就可以享受到包含智慧守護、家政服務、養生保健、心靈慰藉等項目。當然,如果老人需要其他的個性化服務,比如清洗服務、助浴服務、助餐服務、代辦服務、陪護服務等,也可以在清單上畫出后自由組合,享受優惠的服務價格。
張連發家安裝的智能設備三件套包括門磁、智能手環、智能床墊。門磁安裝在入戶門上端,平時會監控張連發的進出習慣,要是他一整天或更長時間未出門,就會引起后臺注意。他家的智能床墊是一個基礎款產品,每晚入睡后,放置在心臟位置的長條狀智能設備便開始工作,自動監測睡眠時的心率、離床情況等。街道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一旦智能設備的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比如夜間起床后遲遲不回,監控平臺就會發出警報,后臺管家會及時聯系老人或老人家屬。
也有老人家里增加了燃氣報警設備。87歲的杜奶奶和89歲的老伴兒,在家中配置遠程監控、智能床墊、緊急呼叫、摔倒報警、水電煤報警等智慧居家照護系統,家里現在很安全,有問題會有人及時上門,就算子女不在身邊,我們也很安心。
迄今為止,上海新虹街道已實現上門服務工單1.4萬多人次。在1.4萬多人次的服務工單里,離床未歸報警占第一位;其次是血壓報警,占到40%以上。
口碑好,但推廣難度大
去年一年,在上海(閔行)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基地,一共舉辦了25場次1000余人次參加的實景體驗活動。此外,很多街道還在區域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增設了樣板間方便老年人及家屬就近體驗。當工作人員發放傳單、進行需求調研時,老人紛紛表示有需求,并對各種場景表現出極大興趣,但當問到他們是否會購買服務時,大家又紛紛搖頭。
上海閔行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吳學年認為,雖然智慧養老是大勢所趨,但很多老人并不太了解智能產品,甚至還有畏懼心理,所以需要進行先行試點、示范,再逐步推向市場。
智慧養老在技術上早已不是問題,難的還是后臺服務。上海恒研為老服務機構副總裁庹欣泳坦言,有的老人家中安裝了智能設備,但沒有人提供24小時響應和上門服務,家庭養老院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第三方公司除了要構建大數據平臺,還要在區域內構建起5—10分鐘的應急響應圈,服務網絡的構建和人員布局就是一個難題。如果客戶群不夠龐大,運營成本就會居高不下。
科技雖然能提供解決路徑,但它是冷冰冰的,真正的關愛要體現在服務的細節中。(摘自《快樂老人報》)
本文標題:家庭養老樣板間叫好不叫座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764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