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難,農村養老更難,而在貧困地區養老,那就是難上加難。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農村養老的關注度一直很高。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后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銀發浪潮撲面而來,加之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條件艱苦,多數貧困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致使老年人留守和空巢現象嚴重,他們的贍養問題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非貧困地區的老年貧困和養老問題也日趨嚴峻。如何讓貧困老年人養老不發愁,并快樂有尊嚴地安享晚年,是脫貧路上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家里有時刻需要人照顧的老人,全家就失去造血功能,這是很多貧困戶致貧的一個原因。在脫貧攻堅中,農村貧困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扶貧工作的一個重點。
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這是大部分農村貧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寫照。陜西省山陽縣高壩鎮申家垤村村民韓長振說,當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情況處在一個生活經濟無來源、突患重病無錢醫、生活孤單無人陪的三無狀態中。
當前,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懷、交流。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期,農村老年人精神養老也不能忽視。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農村老年人陷入貧困的主因之一,也是農村老年人走出貧困的障礙,更是脫貧攻堅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
醫養結合能夠有效緩解醫院不能養、養老院不能醫難題,政府可結合農村失能老人特點,探索建立富有中國特色和地方特點的農村醫養結合保障機制。
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必須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到當地政府民心工程,讓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為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各地目前正加快建成與農村實際情況相適應、與農村老年人需求相銜接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水平,助力脫貧攻堅取得成效。
織密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網。為幫扶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如期脫貧,河北打造子女盡責、集體擔責、社會分責、政府履責的農村貧困老人脫貧新路子,將65周歲以上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全部納入孝心養老扶貧對象工作范圍;河南禹州探索社會養老扶貧新模式,對不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農村孤寡、高齡、空巢等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非特困供養老年人提供養老扶助。北京市延慶區由財政實行兩免一補,鼓勵村級興辦老年餐桌;河北省張家口市采取互助養老服務模式,讓老人集中居住、分戶生活;重慶市積極推進深度貧困鄉鎮農村養老服務站建設
同時,各地將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的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農村貧困群眾的看病難題。
為了讓所有老年人都能夠經濟上得到供養、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都能夠安享幸福晚年,國辦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提出,將補齊農村養老基礎設施短板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民政部也將發展養老服務列入今年工作要點,著力破解養老服務堵點難點。
程峰
本文標題:讓農村貧困老年人養老不愁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632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