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叫《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B站視頻講述了二舅的一生。有小病被誤診落下終身殘疾的痛苦;有鄉村傳說般的老天賞飯;有領養被拋棄的小孩并帶她長大成人的善良;有和沒離婚的女人相依為命的愛情或者叫丑聞;有66歲還帶著88歲老母親出門賺錢的中國式孝順;還有莫名其妙不合時宜突兀的行為藝術。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張艷霞看到這個視頻表示:66歲的殘疾人在照顧88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這樣的故事打動了很多人。雖然這個6688組合酷的要死,但也引起了很多思考。我覺得這樣的故事里有很多的辛酸和無奈。我們國家的失能老人有4000多萬很多是在農村,像這種高齡失能、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的生活照料是一個非常大的社會難題。現在國家也有各方面的政策,比如說生活補貼方面,除了有新農保、也就是農村居民的基本養老金,還有高齡津貼。另外還有失能生活照料方面的津貼。但是在區域之間卻特別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村,高齡補貼或者是失能生活照顧的津貼還是比較有保障的。但是在不發達的地區即便是有,保障力度也很小。就會存在不少的老人到了高齡生活又不能自理的時候,不愿意拖累后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實際上政府除了生活保障之外,還要積極推動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提供一些上門探視和生活方面的照顧,但是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服務目前還不完善,區域差異也非常大,還需要繼續推動,把兜底的養老保障和基本養老服務夯實好,再就是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特別是推動一些養老機構、還有一些相關的社會組織,提供為鄉村一些更多養老服務、另外促進鄰里互助、樹立尊老愛老的鄉村社會風尚。
按時間來算,視頻中二舅初中時期看病致殘實際上是發生在文革時期。當時社會動蕩,城鄉的醫療保健體系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樣的天才少年因為一個小感冒打針致殘的悲劇。改革開放之后,農村原來的合作醫療制度慢慢就不復存在了,我們重新建立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開始進行了新興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2010年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現在絕大多數農村人口都有了基本的醫療保障,但是城鄉比較來說,在醫療環境、軟硬件上發展都很不均衡,邊遠山區就醫還是特別困難。目前醫療服務中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說在發生醫療事故或者醫療糾紛的時候,患者往往是處于相對比較弱勢的地位。對于農村居民,特別是教育水平較低、殘疾人、老年人等等,都會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總而言之,我們需要大力推動城鄉基本衛生服務均衡發展,健全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視頻中二舅感覺特別不公平的一件事,就是當時他的殘疾證辦不下來,我們國家實際上殘疾人有8000多萬,大多數的殘疾人生活在農村,實際上很多的殘疾人沒有殘疾證。這有很多原因,殘疾證的申請是需要從個人申請來開始啟動的,但有很多有需要的殘疾人他可能因為生理、心理等等各種原因,不具備個人申請的能力。目前制度上又缺乏一些替代性的法定渠道,另外申請的過程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直接導致了這個情況。所以殘疾等級的認定,殘疾證的申請這些制度都需要完善,保證公正公平。
這樣一個空心村的景象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弱病殘這樣一些群體,他們需要很多的便民服務,社會服務等,他們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現在的村莊卻沒有年輕人能提供這樣的服務,很多村莊可能也沒有二舅這樣的奇才。從國家來說,目前在積極地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的發展。也在積極地推動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建設,這些制度方面的建設和完善,是亟待發展的。我們農村的社會工作,社會服務,應該特別去關注空心村,特別去關注這些留守群體的真實需求,真正去提供能夠接地氣的貼心的服務。
本文標題:66歲二舅帶著88歲姥姥出門賺錢,農村養老難在哪兒?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580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